第九章杂交第一节杂交的概念和作用第二节杂种优势的利用第三节杂交育种第九章杂交第一节杂交的概念和作用杂交:遗传学中一般把两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子之间的交配叫做杂交。在畜牧生产中,杂交是指不同种群(种、品种、品系或品群)之间的公母畜交配。第九章杂交杂交的遗传效应1、群体杂合体频率增加、非加性效应增大、从而提高了群体平均值,产生杂种优势。2、杂交使群体趋于一致,两个纯系杂交的子一代全为杂合体,个体间表现整体,使商品畜群规格一致,有利于工厂化生产。第九章杂交杂种:不同品种或品系之间的杂交后代远源杂交:不同属、种之间的杂交杂交的作用:1、综合双亲性状,培育新品种2、改进动物的生产方向3、杂交优势,提高生产力第九章杂交第二节杂种优势的利用一、杂种优势的概念及表现1、杂种优势的概念是指杂种后代(F1)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诸方面的表现优于亲本纯繁个体,以杂种(正反交F1)的平均性能优于两亲本的平均性能表示。第九章杂交2、杂种优势的概念是指杂交后代(F1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诸方面的表现优于亲本重繁个体。杂种优势=F1平均性能(正反交)-亲本的平均性能(父母)(1)显性学说(2)超显性学说(3)遗传平衡学说第九章杂交2、杂种优势的表现(1)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2)表现程度取决于:a:营养水平b:饲养制度c:环境温度d:卫生防疫(3)杂交劣势(4)无杂交优势第九章杂交3、杂交优势的利用(1)亲本的选优提纯(2)杂交组合的选择(3)杂交工作的组织第九章杂交二、配合力测定与杂种优势的度量1、配合力测定:是指种群通过杂交能够获得杂交优势的程度。(1)一般配合力:一个种群与其它各种群杂交所能获得的平均效果。由加性基因所形成。(2)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种群之间杂交所能获得的超过一般配合力杂种优势。由非加性基因所形成。第九章杂交A与B两个种群的特殊配合力=F1(AB)-½[F1(A)+F1(B)]2、杂种优势的度量H=(F1平均–P平均)/P平均x100%第九章杂交三、提高杂交优势的措施1、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2、选定最佳杂交组合3、建立专门化品系和杂交繁育体系是指生产性能“专门化”的品系,按照育种目标分化选择培育,每个品系具有某方面的突出优点,在完整繁育体系内占据不同层次的指定位置,承担专门的任务。分父系和母系。第九章杂交讨论题如何长期保持品系的杂种优势,提高商品生产效益?第九章杂交四、产生杂交优势的杂交方法1、品种间的杂交方式(1)单杂交(二元杂交)(2)三元杂交(3)轮回杂交2、配套系杂交按照育种目标进行分化选择培育专门化品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系间杂交。第九章杂交公、母畜全部经济利用两品种杂交模式图第九章杂交2、配套系杂交(1)近交系杂交是通过近亲繁殖而建立的品系、并在以后世代中保持一定的进交系数、使系内的基因型纯合化。有单交、三系杂交、双杂交、顶交和底交近交系公畜非近交系母畜非近交系公畜近交系公畜四个近交系杂交第九章杂交(2)专门化品系间杂交专门化品系有父本、母本之分,每个专门化品系由两个以上品种杂交育成,通常也称合成系。由于这些品系各自按某些性状的特定方向育成,相互间无亲缘关系,从而能产生较大的杂种优势。三系配套(鸡)与四系配套杂交效果比较第九章杂交纯系ABCD曾祖代A♀XA♂B♂X♀BC♀X♂CD♂X♀D祖代A♂XB♀C♂XD♀父母代AB♂XCD♀商品代ABCD第九章杂交第三节杂交育种一、杂交育种的方法1、级进杂交又称改造杂交或吸收杂交做法:选择优良品种的优良公畜与被改良品种的母畜交配,所生后代的杂种母畜连续与改良品种公畜交配,直到获得理想畜群后进行自群繁育并固定优良性状,培育出新的品种。第九章杂交2、引入杂交又称导入杂交,是在保留原有品种基本品质的前提下,用引入品种来改良原有品种某些缺点的杂交育种方法。做法:用引入品种的公畜与原有品种的母畜杂交一次,然后从杂种中选出理想的公畜与原有品种的母畜回交,理想的杂种母畜与原有品种的公畜回交产生含25%外血的杂种,然后进行自群繁育。第九章杂交3、育成杂交用两个或三个以上的品种进行杂交以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叫育成杂交。第九章杂交二、杂交育种的步骤1、杂交创新阶段2、自繁定型阶段3、扩群提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