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介绍VIP免费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介绍_第1页
1/11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介绍_第2页
2/11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介绍_第3页
3/11
1 / 11 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介绍原作 Mary Klages[1] 译注 秦 伟一、引言:理论背景弗洛伊德在无意识与意识(或者它我与自我[ego] )之间做了绝然的划分,从而其所引入的人类自我 [2] 的概念、亦即所谓主体的概念是一个被彻底地剖分为、分裂为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领域的概念。而另一方面,西方人文主义者关于自我或者个人性(personhood)的人所熟知的概念是由意识水平上的活动所界定的,这包括理性、 自由意志和自我反思等等。然而对于弗洛伊德、对于大多数的精神分析学家而言,行为、思想、信念和关于“自我”的概念全都是由无意识及其驱力和欲求来决定或者左右的。[3] 雅克·拉康是一个法国精神分析学家。他早先接受精神病学家训练,在三、四十代从事重性精神病的治疗工作, 从五十年代开始他基于一些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结构主义人类学有关的概念发展自己的精神分析学说。可以认为拉康=弗洛伊德 +索绪尔,再掺合一、两点列维—斯特劳斯, 甚至还带些许德里达的味道。不过他主要还是师承弗洛伊德。拉康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角度重新阐释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从一个基本上是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变为一个后结构主义的思想体系。[4] 二、问题:自我作为幻象?人文主义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存在一个所谓的稳定的自我的东西,后者具有诸如自由意志和自我决定之类的所有的美好品质。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概念则属于这样的一类概念,它们开始怀疑、 开始动摇人文主义关于自我的空想。在这一点上, 弗洛伊德可谓是后结构主义的先驱。但是弗洛伊德希望的是,将无意识的内容带入意识之中,从而尽可能地消除压抑和神经症——他就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关系曾有过一个著名的口号,即“它我所在之处,自我亦当到场” [5] 。换言之,“它”或者“它我”[6] (无意识)将代之以“我”或者意识和自我同一性 [7] 。弗洛伊德的目的在于加强自我(ego),即“我”、自我、意识的或者理性的同一性,从而使之比无意识更强大。可是对于拉康而言这一目的根本不可能。自我(ego)根本不可能取代无意识、或者完全揭露2 / 11 它、控制它,因为对于拉康而言自我(ego)或者“我”自己[8] 只是一个幻象,只是无意识本身的一个产物。 在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无意识是一切存在的大本营。弗洛伊德致力于研究一个具有多种变态可能的儿童是怎样形成无意识和超我的,是怎样成为一个文明的、建设性的(同时也是正常的异性恋的)成年人,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拉康却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介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