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高中物理(选修3-2 )第四章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属于电磁感应的基础课。学生通过上一章的学习,认识了磁体、磁场、各种电流磁场磁感线的分布规律, 理解了磁通量和磁通量变化的概念;在本章第一节《划时代的发现》的资料中,又了解了法拉第通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自然会激发起同学们继续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兴趣和热情,而且同学们目前已经有一定的电学实验操作基础。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和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为后继教学中对电磁感应规律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和理论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虽然对电磁感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比较肤浅, 仅存留在现象上,例如,知道“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但对产生电磁感应的根本原因还缺乏全面的和理性的认识。同样的,绝大多数学生虽然在初中经历了不少“科学探究”,但对科学探究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拓展性推理能力还较弱。【教学策 略】本节教学中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寻找物理规律。在提出问题 --- 动手设计 --- 观察描述 --- 归纳总结 --- 实践应用等小组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亲自动手设计获得实验成功的乐趣,感受小组合作的力量,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细致观察、严密推理、科学描述的科研能力,提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养。【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 理解磁通量的变化的含义。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理性分析方法。2.通过探究性实验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使学生感悟探究的意义。三、德育目标1.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激发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2.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1. 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2. 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教学难点 】电磁感应的实验探究、理性分析,以及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图示法。【教学手段 】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重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