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期末汇总2 ————————————————————————————————作者:————————————————————————————————日期:3 推拿学期末总结一、推拿学基础:1、概述:(1)推拿概念: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医生运用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者特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2)推拿的发展源流:①先秦时期: 理论萌芽初步形成,推拿成为主要的治疗与保健手法;②秦汉时期: 《黄帝岐伯按摩》较完整地记载了推拿防治疾病的方法;③魏晋南北、唐宋元时期:推拿进一步发展完善;④明朝:隆庆五年(1571 年)撤销按摩科和祝由科,史称“隆庆之变”;1576 年的《医门秘旨》中最早提及推拿;而杨继洲的《针灸大全》是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收录的《小儿按摩经》);⑤清朝及以后:不断地发展完善。(3)推拿流派:其中着重注意的是一指禅推拿流派,其代表人物是朱春霆师承丁凤山,而丁凤山师承李鉴臣。(4)推拿的作用: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5)推拿的治疗原则: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6)影响推拿治疗的因素:力度、时间、频率、方向和位移。2、推拿注意事项:(1)推拿主体:力的直接施与、操作部位支撑、手法参数及选择、治疗有序;(2)推拿客体:大喜大怒、大悲大恐、剧烈运动、极度疲劳、大热大汗不宜推拿,饭后2小时内腹部不宜(其他部位半小时即可);(3)推拿主客体的互动:观察患者的呼吸以及介质的使用(推拿之处,特别是前5 分钟内要观察与询问患者的感受,以随时调整力度,而患者要有信心);(4)医生要全神贯注,集中思想,即甚至;(5)秋季皮肤干燥,可使用润滑油;(6)按摩手法要轻重适宜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7)按摩时间每次以20-30 分钟为宜;(8)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特别是踩跷,应遵循先单脚后双脚、慎胸廓的原则。3、推拿的适应症:(1)主要病种:主要用于伤筋(软组织损伤)、头、颈、肩、腰、腿疼等;(2)特色病种: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重点部位:腰背部( “疑难杂症取之脊” )4、推拿禁忌症:(1)皮肤破损或有皮肤病;(2)急性伤筋( 24 小时内病变)或有出血性倾向的病人;(3)各种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如结核;(4)各种恶性肿瘤;(5)关节脱位与骨折或疑似脱位与骨折(骨质增生及关节不稳,尤其是脊柱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