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小结 2 篇 我带着镇党委、政府和派出单位的希望与重托,奔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锦屏镇董报村。 至今已三个多月了。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心帮助下,我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调动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配合董报村委会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现实问题,狠抓落实,努力做好董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董报村基本情况 董报村位于景东县城东北部,距离锦屏镇政府驻地 18 公里,全村辖 19 个村民小组、606 户、2615 人,现有耕地面积 4991亩,其中人均耕地 1.9 亩,人均有粮 586 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 2148 元,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二、主要工作 (一)积极调研村情民意。刚进驻村子,我就在第一时间深入到农村党员和群众中去,一来是为了融洽感情,便于开展工作。二来是了解掌握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就“三农”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董报村共有 19 个村民小组,我认真到每一个村民小组,走访大量农户,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向党委、政府反映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村情民意,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针对农民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我认真做好《民情日记》,研究解决方案,力所能及解决问题。 (二)认真宣传政策法规。我利用自已从事的农业技术工作优势,积极宣传好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好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好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进驻村子后,经过调查研究,我发现村民的思想观念、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都显得相对滞后和淡薄,这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第 1 页 共 3 页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我加强自身学习,丰富完善自已的知识体系;另外一方面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做好广泛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理解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护农的相关政策,转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积极调解好矛盾纠纷。农村问题十分复杂,矛盾和纠纷普遍存在。经过调查研究,我主动协助村两委班子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一些矛盾突出的问题,深入细致做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