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1 China in the Market Place 市场经济中的中国(Excerpts)(摘录) Barry Coulthurst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e policy and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overseas links --巴里 库尔塞斯特对中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和当前与海外经济往来状况的研究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向苏联和东欧国家出口农产品换取制造品和资本设备,用于侧重于重工业发展所必须的工业化项目。1958~1959 年的“大跃进” 最初在工农业生产上带来收益,但随后又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平衡。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加剧了经济问题,造成 1960-1962 年间的国民收入和对外贸易额的减少。 20 世纪 60 年代,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撤走,导致了中国与苏联及经互会成员国的贸易转向于日本和西欧国家的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贯宗旨是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贸易关系。 “文化大革命” 期间(1966-1976)工农业生产一落千丈,交通运输限制更加严重,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再次中断。 The Sino-USA agreement on trade relations, which came into force(解释:施行)in February 1980, accords China most-favoured nation treatment.(最惠国待遇) 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起着很大作用的对外贸易在近几年发展很快。1978 年 2 月于日本签订了一个主要贸易协定,根据这个协定,中国向日本出口每盒石油换取工业设备和技术。1978 年中国也与欧共体签订了长期贸易协定,继1979 年初与美国的外交关系正常化以后,中美贸易发展迅速。美国遵照1980 年 1 月25 日生效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给与中国最惠国待遇。 Breakdown 分类 A commodity breakdown of China’s trade shows that fuels (燃料)accounted for 24 per cent of total exports in 1982, 中国的贸易商品分类表明,1982 年燃料占总出口的 24%,食品占13%,纺织纤维和矿砂占7%,制造品占55%(最重要的产品是纺织品、化工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一直重视进口资本设备已使加强工业部门。但是1982 年进口的主要是食品,占进口总额的 22%,轻工业产品占20%,机械和运输设备占17%。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 a major objective of the Chinese authorities(权威、权力) has been to reduce(减少) the p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