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血式扶志和造血式扶志比较研究——山西省 77 个扶志案例分析内容提要: 扶志是改变贫困面貌和转变陈旧思想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山西省 77 个扶志案例进行分析,从实施对象、操作方法及效果三个方面对输血式扶志和造血式扶志进行比较研究。笔者发现,输血式扶志和造血式扶志既有相同、又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判定孰优孰劣,往往是在具体的扶志情境中,因人因户施策,将二者有机融合才是达到最好扶志效果的关键。关键词: 输血式扶志;造血式扶志;精准扶贫;自主贫困户一、研究缘起(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层层推进,经历了救济型扶贫、扶持型扶贫阶段,从开发型扶贫到精准扶贫 [1],扶贫治理手段也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2],扶贫工作效果显著。中国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扶贫治理体系,中国的扶贫经验也为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反贫困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扶贫与扶志的已有研究主要围绕概念界定、现实困境和实践进路开展。精准扶贫是指在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下,根据不同贫困户的具体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3]。精准扶贫面临着农民信息封闭、扶贫干部帮扶有限、结构性贫困问题显著、扶贫资金筹措渠道单一等困境[4]。扶贫先扶志,针对民族地区部分贫困群体缺乏脱贫志气的问题,汪三贵等认为在需找准原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培育内生动力;扶贫必扶智,扶智促扶志,针对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能力不足问题,需从教育扶贫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5]。扶贫过程中以理论预设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朱楷文等对精神扶贫提出“改变扶贫理念”、“重构扶贫方式”和“完善顶层设计”的实践进路[6]。 扶志、扶智催生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推进走精神文化精准扶贫之路、优质教育精准扶贫之路、科技团队精准扶贫之路的示范模式[7]。教育信息化促进片区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模式的保障机制,教育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8]。扶志就是要把贫困群体主动脱贫之志气扶起来,通过教育、引导,帮助贫困群体树立脱贫主体意识,当好主角,转变观念,消除不愿不为、得过且过的消极悲观思想,积极主动脱贫致富,让脱贫的腰杆硬起来,脱贫的点子多起来。志与智的双重缺失是深度贫困人群贫根难除的根本障碍,通过扶志以强志,通过扶智以强智,实现扶志与扶智协同,方能去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