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中医医院脑病科张云龙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国际前庭疾病分类眩晕头晕前庭-视觉症状姿势症状1.自发性眩晕1.自发性头晕1.外在眩晕1.不稳2.诱发性眩晕2.诱发性头晕2.视振荡2.方向性倾倒位置性眩晕位置性头晕3.视滞后3.平衡性近乎跌倒头动性眩晕头动性头晕4.视倾斜4.平衡性跌倒视觉诱发性眩晕视觉诱发性头晕5.运动诱发性视模糊声音诱发性眩晕声音诱发性头晕Valsalva诱发性眩晕Valsalva诱发性头晕体位诱发性眩晕体位诱发性头晕其他诱发性眩晕其他诱发性头晕位置性眩晕定义:指头相对于重力的空间位置变化所引发及之后出现的眩晕。评论:当头达到并维持一个新的姿势时,眩晕症状是持续的(≥1min)或仅是短暂的(<1min),若是短暂的,就应注意其持续时间。前庭疾病症状分类中不采用的术语:变位性眩晕。最常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人类认识的历程:1921年Barany提出该病1952年Dix-Hallpike体位试验1969年嵴顶耳石理论(Schuknech)1979年管石症理论(Hall)流行病学德国每年约100万人发生BPPV,终生发病率约2.4%,每年达0.6%。美国每年约有560万眩晕患者,其中17%-42%诊断BPPV。13个国家参与历时28个月的大样本眩晕数据报告BPPV发病率约为26.9%。2016年脑病科头晕/眩晕疾病统计前五位疾病:BPPV,颈椎病,前庭神经炎,PCI,VBI01020304050607080BPPV多重感觉性头晕其他疾病头晕未诊断中枢性眩晕单侧前庭病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双侧前庭病前庭神经元炎心因性头晕最后诊断转诊前诊断瑞士:基层转诊与最终确诊头晕/眩晕诊断水平差异很大耳部解剖椭圆囊(Utricle)球囊(Saccule)•外(水平)半规管•前(垂直)半规管•后(垂直)半规管骨迷路:0.8-1mm,壶腹处2mm膜迷路是骨迷路的1/4;耳石的直径:0.5-30um密度:2.71耳石脱落引起眩晕耳石比重:2.71内淋巴液比重:1.003耳石脱落的原因继发性:30-50%头部外伤,包括耳部手术(7-17%)内耳病毒感染,突发性聋(15%)梅尼埃病(5%)偏头痛(5%)特发性:(50-70%)年龄:60岁左右性别:女性偏头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遗传因素:同家族成员发病率高5倍。耳石脱落的部位后半规管BPPV:60-90%嵴顶耳石症:少见管石症水平半规管BPPV:10-30%管石症嵴顶耳石症:文献最主27%前半规管BPPV:3-10%嵴顶耳石症:少见管石症临床表现1)明确的激发体位2)特定方向的眼震3)眼震有一定潜伏期4)眼震有一定持续时间5)相反体位眼震方向相反6)反复诱发,眼震消失Dix-Hallpike位置性试验患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位于患者前方,双手把持其头部,向右转45°,保持此头位不变同时将体位迅速改变为仰卧位,头向后悬垂于床外,与水平面呈30°头位始终保持右转45°不变,观察眼震和眩晕情况,本体位保持30-60s眼震消失后立即坐起再查眼震,观察30s。然后依同法检查另一侧。Rolltest患者端坐于检查台上,继之由检查者辅助其迅速平卧,随后将头先后向左侧或右侧旋转90°,观察眩晕及眼震的情况。典型的水平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仰卧侧头试验时仅经历短暂几秒潜伏期,即迅速出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和向地性眼震,持续时间30-60秒,屡次重复本试验均无疲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