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试题1、颜之推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爱时刻,年幼“固须早教”。()正确2、王夫之认为“善学者必有善教者”。()错误3、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正确4、“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正确5、黄宗羲和王夫之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正确错误6、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正确7、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要紧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正确错误8、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讲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情况,便是为私。()正确9、梁启超把教育看作是振兴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途径。()正确错误10、《对贤良策》的道德教育内容:树立重义轻利的人一辈子理想;以仁俺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正确错误11、战国后期,我国显现的具有世界阻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正确错误12、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正确错误13、“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正确错误1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正确错误15、《中庸》是儒家关于世界、社会、人一辈子以及自身的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观和思想方法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指导思想。()正确错误16、黄宗羲的教育思想要紧见于《学校》、《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正确错误17、《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正确错误18、孟子认为“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强调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身开始,然后才使天下太平。()正确错误19、“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正确错误20、《中庸》确实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进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正确错误二、单项选择题(共 44 道,每题 1 分,共 44 分)2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A. 两回事 B.—回事 C.两截 D.不相干22、黄宗羲和()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 梁启超 B.顾炎武 C.黄宗羲 D.康有为23、“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交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原毁》选读)其中“廉”的讲明是()。A. 廉洁 B.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