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持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制度成本-聚福源资金互助社案例VIP免费

持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制度成本-聚福源资金互助社案例_第1页
1/7
持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制度成本-聚福源资金互助社案例_第2页
2/7
持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制度成本-聚福源资金互助社案例_第3页
3/7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持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制度成本:聚福源资金互助社案例李春平 刘艳青1(中国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山东 临沂 276000)摘 要:本文通过剖析山东省第一家拥有“金融牌照”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沂水县姚店子镇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个案,显示其由“隐性存在”到“显性化经营”后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村资金互助社;放松管制;强化引导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rst finance-licensed rural mutual fund case in Shandong Province,the Yaodianzi Jufuyuan Mutual Fund in Yishui County. The author discusses a series of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t faced during the process from “invisible existence”to“visible operation”,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draw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rural mutual fund,deregulation,strength the guidance中图分类号:F83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24)07-0052-04一、引言国有金融在二十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大规模撤出农村,而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进展迅速,对金融的需求度不断增强,然而商业银行要再次回归农村却非易事。正规金融力量的缺失必定催生非正规金融进驻,各种具有内部融资色彩的农民生产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随之产生,在与社员、会员农户间的信用交易中,自然衍生出一定程度的金融交易。为规避这些非正规金融可能引发的风险,引导农村“地下金融”阳光化,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向多元化进展,国家开始了新一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重新布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批准成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或准金融服务机构,以期缓解农村资金供求压力,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缺失,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从目前情况看,本轮改革中成立的新型机构凭借灵活的机制,在支持“三农”进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部分原有的非正规金融机构猎取“金融牌照”转型为正规金融机构后,却因种种原因出现了经营状况下滑、处境尴尬的情况。本文以山东省沂水县姚店子镇聚福源资金互助社(简称“聚福源资金互助社”,下同)为1 作者简介:李春平,山东招远人,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刘艳青,江苏邳州人,助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持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制度成本-聚福源资金互助社案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