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刘晓辉序论序论•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therapyBF)孕育于20世纪50年代底至70年代初。经过20余年的发展和实践,现已在临床医学和心理治疗方面进入实用阶段。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此项疗法的深入研究,使这项疗法日臻完善,并将得到广泛应用。•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体内正常的或异常的生理活动信息转换成可识别的光、声、图像、曲线等信号,以此训练患者学会通过控制这些被显示的信号来调控那些不随意(或不完全随意的)通常不能感受到的生理活动,以到达调节生理功能及治疗某些身心疾病的目的,这一技术成为生物反馈疗法。常被用于生物反馈疗法的生理活动信息有肌电、脑电、心电、心率(脉搏)、手指皮温及关节活动度等。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一.生物反馈疗法的基本原理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在人体的大脑和各器官之间存在着一套反馈调节系统,当某些原因使这个调节系统功能减弱或发生障碍时,机体功能将发生失调。按照Schwartz的理论,生物反馈可被认为是在躯体与大脑之间建立新的反馈环以帮助自我调节。着个反馈帮助或部分替代已减弱或损害的了内在的反馈环,即做为一个附加反馈环以提高机体的稳定性,Schwartz用一个简图阐明了生物反馈的基本原理生物反馈的概念是基于控制论的自身调节系统理论,该理论指出系统的控制需要有一个反馈环的运作,这个反馈环所行使的重要功能就是将系统的输入信息反馈给该系统,从而稳定系统的行为(既系统的输出)•生物反馈疗法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要有将生物信息转换成声、光、图等信号的电子仪器;2要有人的意识参与,才能构成完整的反馈环。学者们认为正是有了人的意识的参与故称此为生物反馈。生物反馈不同于某些动物经过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他需要发挥主观意识的作用,需要根据治疗要求而改变声、光等信号的强度,当患者掌握用意念控制声、光信号时,就意味着他已经学会了控制和调节自身的某些生理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反馈法属于一种借助于专门仪器的疗法。以肌电生物反馈为例(图1-1),各种生物反馈治疗仪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构成部分:机体脑中枢神经环境条件(1)(3)信息周围器官系统处理负反馈(2)(4)生物反馈(5)图1-1第二节生物反馈在医疗中的应用第二节生物反馈在医疗中的应用一、脑电生物反馈(EEGBF)的应用脑电图(EEG)是在头皮表面记录到的脑电活动。作为人体的一种生理信息,EEG已被成功地用于癫痫、脑炎、肿瘤等脑部疾病的诊断,同时也被用于生物反馈疗法。目前普遍认为脑电的自发性节律起源于包括丘脑在内的视丘部位。丘脑是感觉通路的中继站。因此感觉系统受到刺激可以影响脑电活动的自发性规律。Bird等人发现,不同的脑电节律出现时,受试者会有不同的感受目前,EEGBF应用和试用于治疗下述疾病:1.镇痛2.偏头痛和其他头痛3.焦虑症4.多动症和特殊学习困难5.癫痫二二、、肌电生物反馈(肌电生物反馈(EMGBFEMGBF))的应用的应用(一)增力训练1.步态训练采用小型便携式EMGBF对中风后足下垂的患者进行步态训练已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治疗中应注意电极应准确无误的放在胫前肌上面。并且注意电流域值的控制。对于双下肢肌力非常弱的,如脊髓不全横贯性损伤,可用EMGBF帮助确定这些下肢肌肉能否在步行中发挥作用。科室类似的机器。EMGBF在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这些神经损伤包括完全性撕裂伤吻合术后以及各种压迫性神经损伤。对不完全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首先应检查出具有功能性运动的区域。即使完全性撕裂伤吻合术后早期不能查处功能性运动单位,也需在随后的康复过程中经常检查那些可能正在恢复的区域,及早采取EMGBF训练,同时也有利于鼓励患者。平常应用比较多的损伤类型有:臂丛神经跟牵拉伤;肩关节不全脱位;肌腱转移术后的锻炼。训练过程中通常采用两组电极,一组用于检测被训练肌肉,另一组用于监测临近肌肉以加以限制2.2.周围神经损伤的训练周围神经损伤的训练(二)中枢神经肌痉挛的放松训练(二)中枢神经肌痉挛的放松训练由中风、脑性瘫、脊髓损伤、脑外伤、及脑瘤切除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