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项目5微生物生长现象及常见控制菌的生长特征一、微生物的生长现象生物个体由小到大的增长,即表现为细胞组分与结构在量方面的增加生长指生物个体数目的增加繁殖在单细胞微生物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很快,而且两者始终交替进行,个体生长与繁殖的界限难以划清,因此实际上常群体生长作为衡量微生物生长的指标。群体生长的实质是包含着个体细胞生长与繁殖交替进行的过程微生物生长的测定评价不同的抗菌物质对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杀死)作用的效果;客观地反映微生物生长的规律;评价培养条件、营养物质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生长二、药品主要控制菌在鉴别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一)大肠杆菌检查法1简述大肠杆菌即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为肠杆菌科埃希菌属的模式种。埃希菌属除大肠埃希菌外,还有蟑螂埃希菌等四个种大肠埃希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的栖居菌,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药品中检出大肠杆菌,表明该样品受到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即可能污染肠道病原体。为保证人体健康,口服药品必须检查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除普通大肠杆菌外尚有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溶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可引起婴幼儿、成人爆发性腹泻、结膜炎等病症2对照用菌液菌种为大肠杆菌[CMCC(B)44102]对照菌液加入量含菌50~100cfu(一般用量为0.1ml)制作方法: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少许,接种至5ml营养肉汤培养基内,36±1℃培养18~24h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106其用途:做阳性对照检查培养基灵敏度3.1增菌培养取胆盐乳糖(BL)培养基3瓶,每瓶各100ml2瓶分别加入规定量的供试液,其中1瓶加入含对照菌50~100个菌落形成单位的控制菌菌液作阳性对照,第3瓶加入与供试液等量的稀释剂作阴性对照37℃培养18~24h(必要时可延至48h)。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摇匀上述BL增菌培养液3操作步骤3.2MUG试验原理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MUG)试验的原理MUG被β-葡糖苷酸酶(GUD)水解,产生荧光实验证明96%的大肠杆菌含GUD,约10%的沙门菌属一些菌种也含有此酶。单一的MUG鉴别大肠杆菌其漏检率达6%,鉴于98%的大肠杆菌靛基质试验为阳性,故将MUG,靛基质试验结合,用EMB琼脂平板分离,辅以IMViC试验,在理论上可使大肠杆菌的检出率达99%由于荧光反应的敏感度较颜色反应强千万倍,易于观察,没有主观性,因而用MUG鉴定大肠杆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食品、饮水、污水等的检测MUG阳性(有荧光)、靛基质阳性(玫瑰红色),MUG阴性(无荧光)、靛基质阴性(无色)如MUG、I试验为阳性或阴性即可报告结果,如MUG与I试验不一致时,则需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及生化试验鉴别3.2MUG试验操作以灭菌吸管取供试品胆盐乳糖增菌培养液、供试品阳性对照培养液、阴性对照培养液各0.2ml,分别加入MUG-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基5.7)管,37℃培养4、24h后,将各管置366nm紫外灯下观察有无蓝白色荧光,然后加欧波试液4~5滴于上述MUG管内,观察液面颜色3.2.1MUG法不必分离单个菌落除大肠埃希菌外,尚有部分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的菌株;以及少数革兰阳性球菌、杆菌和芽孢菌,其MUG为阳性在MUG培养基成分中增加了去氧胆酸钠,可排除革兰阳性菌的干扰志贺菌、沙门菌在胆盐乳糖培养基中较难生长,即使有生长,本法能检出。并且既然药品中不得检出大肠杆菌,更不允许检出志贺菌、沙门菌3.2.2试验耗材要求配制MUG培养基时,务必校正pH值,灭菌后pH不得过7.4,否则pH值偏高,MUG分解,本身则显荧光分装MUG培养基的试管应挑选,试管、蛋白胨不得显荧光3.2.3培养时间及干扰因素供试品培养液接种于MUG培养基中的培养时间,一般在4h、24h观察是否产生荧光,如荧光很微弱,不能准确判断时,可延长培养至48h再观察结果由于大肠埃希菌各菌株间的GUD的活性不完全相同,对底物和底物的浓度反应的差异;培养基中选择因子的影响;培养温度;pH的改变;大量竞争菌和样品本身物质成分的干扰等,对结果的判断亦有影响3.2.4结果观察取供试品的MUG试验管、阳性对照管、阴性对照管同时在366nm紫外灯下观察,阳性对照管应有较强蓝白色荧光,阴性对照管无荧光。供试品MUG管是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