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李良燕我感觉《如何说,孩子才肯学》是一本有趣而故意义的书。它既适合家长同样也适合教师。中间一种个鲜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学中也时常出现。当发现自己的解决方式与之相似时,心中一阵欣喜。当发现自己的解决办法完全错误时,在反思的同时更庆幸自己找到了科学的解决方法。我忽然发现孩子与大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不同,主观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与孩子显得是那样愚蠢与低效。我读书的心得体会以下:第一章,接纳孩子的情绪在全书中最为重要,是后续沟通的基础。它提出了几个观点:1. 不要否认学生的情绪(当情绪被否认的时候,学生容易失去勇气)2. 不要随意批评和忠告(老师出于好意,但学生在批评的环境中很难去考虑问题并承当责任)3. 不要概括和解释(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你的解释他很难听进去,也就很难奏效) 4. 不要无视学生的情绪,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为时,也要先接纳学生的情绪、 愿望并作出反映。第二章,合作更具体阐明了吸引孩子合作的七个技巧。书中体现出的: “无论孩子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或者不对,甚至有侵犯性的行为,他的行为我们能够制止,但他的情绪,或者说感情需要被接纳。但我们接纳的只是他的情绪,并非他的行为。”这一观点我印象很深刻。由于在我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经常不顾及他们的感受,劈头盖脸的就是批评。即使短时间内出现的不良现象减少。但这是一种指标不治本的做法。孩子毕竟是孩子,单方面的批评很难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只有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问题才干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去听一听,去安抚他们的情绪,这样孩子才干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而不仅仅只是冰冷的命令。文中出现的诸多案例都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出现过,但我的做法往往是不科学的那种。读着读着我不禁冒出一身冷汗。在我认为较好的解决了某些事情的时候,我其实已经伤害了这些孩子的感情。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容易习惯性地去否认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有情绪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要正视这个事实,首先认同他有这个感受,孩子才可能接纳我们后续的建议。因此在此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接纳他们的情感,这样才干引发孩子的共鸣。获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在此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时刻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及其有效性。多思考自己有无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有时候只是为了宣泄情绪,简朴粗暴的压制只能换来后来更大的问题。唯有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