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一、相关的概念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三、辅助检查四、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五、病因诊断中值得商榷的问题六、防治原则一、相关的概念关于眩晕或头晕的定义和分类,国际上目前存在2种方案:1、美国2位学者在1972年把头晕分类为眩晕、晕厥前、失衡和头重脚轻。2、专注于研究前庭疾病的跨学科国际组织巴拉尼协会,于2009年将前庭症状分为眩晕、头晕、姿势性症状和前庭视觉症状。国内的临床实践中习惯于使用眩晕、头晕和头昏的概念。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准确和完整的病史采集可以使70%以上眩晕/头晕的诊断近乎明确。1、问诊需还原眩晕/头晕的真实场景;避免简单描述;眩晕/头晕发作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诱发因素和发作频率等因素,须完整地记录。病史采集非常重要•起病:突然、急性、慢性•病程:单次持续性、阵发性•症状持续时间:秒、分钟、小时、天、周•诱发因素:体位、头运动、直立、视觉、Valsalva动作、声音、气压、食物和药物、气候、月经•伴随症状:头痛、耳鸣耳聋、脑神经症状、复视、自主神经症状、运动、感觉、构音、共济运动•2、体格检查应重视神经耳科学的检查:自发性眼球震颤、视动性检查、前庭眼反射以及前庭脊髓反射等内容。三、辅助检查1、前庭功能检查(1)分别针对半规管和耳石器功能:冷热试验和视频头脉冲试验用于判断半规管的低频和高频功能;(2)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包括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和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用于判断球囊和椭圆囊及其通路的功能。2、听力学检查(1)纯音电测听:了解听力下降的程度及类型;(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用于蜗后病变的筛查。3、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一些发生了结构改变的中枢或周围前庭病变。临床医生应该基于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四、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前庭周围性病变(二)前庭中枢性病变(三)精神心理性头晕(四)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五)病因不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1前庭神经元炎(VN)2梅尼埃病3突发性感音性聋伴眩晕4前庭阵发症(VP)5双侧前庭病(BVP)6较少见的前庭周围性病变7(一)前庭周围性病变(占44%-65%)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占17%~30%椭圆囊斑中的碳酸钙颗粒脱落进入半规管(1)表现短暂的视物旋转或不稳感,多发生在患者起卧床及翻身的过程中,有时出现在抬头和低头时。(2)诊断位置诱发试验可在70%以上的患者中发现与症状同步发生的眼球震颤,眼震的方向与受累半规管相对应的眼外肌的作用方向相一致。。不典型BPPV需要与前庭性偏头痛及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等相鉴别。需要强调的是,既要防止漏诊又要警惕BPPV诊断的泛化17指南新添治疗相关内容添加治疗相关内容06指南17指南治疗17指南新添治疗相关内容,治疗方法包括耳石复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前庭康复训练。耳石复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前庭康复训练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等.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等.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3):173-176.耳石复位耳石复位是目前治疗BPPV的主要方法•手法复位:复位时应根据不同半规管类型选择相应的方法•耳石复位仪辅助复位:可作为一种复位治疗选择,适用于手法复位操作困难的患者。受累半规管复位手法后半规管BPPV•Epley法•改良Epley法•Semont法外半规管BPPV•管结石症:Barbecue法、Gufoni法(向健侧)•嵴帽结石症:Gufoni法(向患侧)、改良Semont法前半规管BPPV•Yacovino法多半规管BPPV•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依次治疗各半规管BPPV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等.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3):173-176.药物治疗原则上药物并不能使耳石复位,但鉴于BPPV可能和内耳退行性病变有关或合并其他眩晕疾病,下列情况可以考虑药物辅助治疗:当合并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该类疾病;1复位后有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时,可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等;2因前庭抑制剂可抑制或减缓前庭代偿,故不推荐常规使用。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等.中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