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第一节文言文复习略谈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难点。在中考中,文言文所占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却是我们抓得住、拿得稳的部分,所以我们一般都把文言文作为复习的重点之一。怎样行之有效地复习文言文呢?首先要明确文言文教学和考试的目标。《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相当于初中阶段)对文言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事实上,中考中对有些内容(如文言实词、虚词)的要求要略高些。在文言文复习中要把握重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文言文重点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重点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尤其是细微的差别)。对于学生来说, “迥异”的易于掌握, “微殊”的常常搞错。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若把“鼓”解释为名词“战鼓”或“鼓声”,学生很容易看出错误;可是若把“再”译成“又一次”,学生就容易混淆。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主要包括:通假字“通”是通用, “假”是假借,即在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就叫做通假。在初中教材中约有40 多个,通过练习即可掌握。一词多义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思,初中阶段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一些多义词,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义。古今异义由于词义的演变,古今词语中有些词形体相同而意义不同,可以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词义的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去加以辨析。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只要将课本中的重点的一些活用词加以了解即可,不必深究。二、文言虚词在初中阶段,对古汉语中的20 多个文言虚词要加以了解,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这15 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还应与现代汉语做比较,明确哪些作用保留下来了,哪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在解释时,应准确地运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