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江苏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三)现代文阅读•A.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现。•(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江苏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江苏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