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注射技术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注射技术在糖尿病药物注射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注射技术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部位的检查和消毒捏皮注射角度针头的留置时间注射器材的规范废弃针头重复使用的危害一、注射部位的选择•根据可操作性、神经及主要血管之间的距离、皮下组织的状况等确定,•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臀部外上侧推荐的注射部位注射部位的选择•腹部边界如下:–耻骨联合以上约1cm,–最低肋缘以下约1cm,–脐周2.5cm以外的双侧腹部;•双侧大腿前外侧的上1/3;•双侧臀部外上侧;•上臂外侧的中1/3推荐的注射部位注射部位的选择•餐时注射短效胰岛素等,最好选择腹部•希望减缓胰岛素的吸收速度时,可选择臀部,臀部注射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注射至肌肉的风险•给儿童患者注射中效或者长效胰岛素时,最好选择臀部或者大腿•不同注射部位吸收胰岛素速度快慢不一,腹部最快,其次依次为上臂、大腿和臀部。二、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胰岛素后产生局部硬结和皮下脂肪增生是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注射部位的轮换是有效的预防方法•注射部位的轮换–不同注射部位之间的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内的轮换注射部位轮换方案:数字表示可供转换的不同区域三、注射部位的检查和消毒•患者应于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患者不可在皮下脂肪增生、炎症、水肿、溃疡或感染的部位注射•注射时,应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当注射部位不洁净或患者处于感染易于传播的环境(如医院或疗养院),注射前应消毒注射部位•患者不可隔衣注射。四、捏皮•注射前,应逐一检查相应的注射部位,根据患者的体型、注射部位皮肤厚度及针头长度,以确定是否需要采用捏皮注射及注射角度。•当皮肤表面到肌肉间的推测距离短于针头长度时,捏起皮肤可使该部位的皮下组织深度变深,能够有效提高注射安全性。捏皮的方式•图6正确(左)和错误(右)的捏皮方式成人注射部位解剖结构2.5mm9mm表皮真皮皮下肌肉注射方便安全易操作•4mm针头,注射无需捏皮,垂直进针,即可注射到皮下组织,减少注射至肌肉的风险•单手即可完成注射,方便安全易操作,捏皮注射的注意事项•1.所有患者在起始胰岛素治疗时就应掌握捏皮的正确方法。•2.应当分别检查每个注射部位,并结合所用的针头长度,以决定是否需要捏皮。该建议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供给患者并记录在他们的临床病历中。•3.捏皮时力度不得过大导致皮肤发白或疼痛。•4.不能用整只手来提捏皮肤,以避免将肌肉及皮下组织一同提起;捏皮注射的最佳顺序捏皮与皮肤表面成90°缓慢注射胰岛素(图7)拇指按钮完全推下后(用胰岛素笔注射时),让针头在皮肤内停留10s以刺入时的相同角度拔出针头松开捏皮捏皮注射的角度图7捏皮注射时正确的注射角度(左),不捏皮的情况下以45°注射(右)五、进针角度•为保证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组织,在不捏皮的情况下也可以45°注射,以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降低注射至肌肉的危险(图7、图8)。4mm5mm8mm12.7mm图8使用各种长度针头注射时的进针角度推荐•1.使用较短(4mm或5mm)的针头时,大部分患者无需捏起皮肤,并可90°进针•2.使用较长(≥6mm)的针头时,需要捏皮和(或)45°进针以降低肌内注射风险六、针头的留置时间•延长针头留置时间可减少胰岛素漏液的现象。•针头留置时间与注射剂量、针头长度等特征有关。•推荐:–使用胰岛素笔注射在完全按下拇指摁钮后,应在拔出针头前至少停留10s,从而确保药物全部被注入体内,同时防止药液渗漏。药物剂量较大时,有必要超过10s七、注射器材的规范废弃•处理废弃针头或者注射器的最佳方法是,将注射器或注射笔用针头套上外针帽后放入专用废弃容器内再丢弃。若无专用废弃容器,也可使用加盖的硬壳容器等不会被针头刺穿的容器替代。八、针头重复使用的危害•所有型号一次性注射笔用针头仅限一次性使用,在完成注射后应立即卸下,当患者自我注射时,套上外针帽后废弃,而不应留置在胰岛素笔上。推荐•1.注射笔用针头应一次性使用•2.应告知患者针头重复使用和脂肪增生之间及重复使用与疼痛及出血之间的相关性。针头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