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火灾风险指南(试行)文物建筑是指县级以上政府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文物建筑主要火灾风险如下:一、起火风险(一)明火源风险1.焚香、觐香、油灯、烛火区周边堆放杂物,与其他可燃物或区域未做有效分隔,无专人看管。2.在非指定安全区域内烧纸、焚香、使用燃灯等,使用电子香烛未落实安全管控措施。3.文物建筑内违规吸烟,违规使用明火,违规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4.文物建筑内冬季违规采纳炭火取暖,采纳燃气锅炉取暖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5.违规进行电焊、气焊、切割等明火作业。6.文物建筑周边违规销售、储存、燃放烟花爆竹和孔明灯等。(二)电气火灾风险1.文物建筑配电室内堆放杂物,配电箱未与可燃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要求,电气线路老化、绝缘层破损、线路受潮;使用铜线、铝线代替保险丝。2.文物建筑内电气线路未穿管保护;电气线路选型不当、连接不可靠;电气线路、电源插座、开关安装敷设在可燃材料上或未与窗帘、垂幔等可燃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线路与插座、开关连接处松动,插头与插套接触处松动。3.选用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气产品以及电气线路。4.文物建筑内冬季违规采纳电暖气、电褥子取暖。5.文物建筑内制冷、除湿、加湿装置长时间通电,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6.临时加装的亮化灯具、LED 显示屏、灯箱、用电设备超出线路荷载。展示柜内的照明未采纳冷光源。7.未能够按要求安装防雷设施,防雷设施未定期检测维护并确保完好有效。8.电动自行车、电瓶车、电动平衡车等使用蓄电池的交通工具违规在文物建筑内停放、充电,工作人员将蓄电池带至文物建筑内充电。电动汽车停放、充电未与文物建筑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三)违规使用可燃物风险1.违规采纳聚氨酯、聚苯乙烯、海绵、毛毯、木板等易燃可燃材料装饰装修。2.文物建筑保护范围以内违规搭建易燃可燃夹芯材料彩钢板房;临时演出、大型活动平台等违规采纳易燃可燃材料搭建。3.文物建筑内使用的经幡、帐幔、伞盖、地毯、锦锈等可燃织物未与明火源及电气线路、电气产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4.用于文物修复保护的各类油品、油漆、稀料等易燃化学品未能够按要求储存使用。(四)其他起火风险部分文物建筑长期作为民居、粮仓、教室、办公场所等用途或者被开发为旅馆、饭店、作坊等生产经营性场所,用火用油用气用电等未能严格落实文物建筑相关消防安全管理要求。二、火灾蔓延扩大风险1.文物建筑之间防火分隔措施被破坏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