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他是东方艺术中时间最悠久,空间最辽阔,内涵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书法艺术发展历程也呈现出各时代的文化意蕴和审美特征;秦汉尚势,魏晋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代尚态,近代尚艺,充分体现了“艺事之体随时代而异”的规律。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走进这个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那个尚韵的时代——魏晋南北朝。 • 这次所 讲 的讲 座 包 括 五 节 内容 :第一节 书法地 位 -承 前启 后 ;第二节 正书之祖-钟繇;第三节 二王书法-王羲之、王献之;第四节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第五节 肃穆庄严-北朝碑刻 第一节 书法地 位 ——承 前 启 后 一、形成背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意识形态趋于多样化,也就造就了这一时代的书法走向成熟化。楷书、行书、草书更加成熟,书法大家犹如雨后 春笋一般纷纷亮相登场,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三国时期的钟繇,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二、形成的条件 (一)书法意识上升到文化层面(二)儒释道玄融汇结合(三) 纸张的普遍推广(四)书法美学理论逐渐丰富 三、承前之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继承了东汉书法遗风,隶书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变隶书的波为撇,磔为捺,或横、或勾挑,圆转变为方折,笔画简便而趋于妍美,楷书遂成为主要书体。并且书体出现多样化,草书、行书相继出现,而今草的出现又促进了行书、楷书的迅猛发展。 四、巅峰基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一方面,由于出现了介于隶书和行书之间的“楷书”,在北方演变成魏书﹔在南方,则经由王羲之等书家的努力,最终完成了楷书体系的改造,为处于书法巅峰时代的法度森严的唐楷奠定了笔法和结构基础。另一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今草的出现,又促进了唐代行书的迅猛的发展。 第二节 正书之祖-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 钟繇是楷书书法的早期集大成者,其书从学习汉隶入手,改进了“蚕头磔尾”的写法,使字形更为方正平直、简单易写,点画多奇趣,结体茂密而修长、飘逸萧疏。 其工于书法,师承曹喜、蔡邕、刘德昇,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各体兼能,尤精于隶、楷。 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