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创新农民工培训新方式 凤庆职教中心教师 杨子伟 2011-11-2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传统农民工受到极大的冲击,“三农”问题已变得十分突出,如何使农村变新、农民变富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农村职业培训学校,我们显然要为建设新农村而尽最大努力。 我校于 2005年申报为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2007年申报为云南省 226职业技能鉴定所后,加大了培训鉴定职能,针对在企职工、下岗职工和广大农民工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特别是近两年,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特点,创新了农民工的培训方式。根据调研,老百姓两方面的需求较多,一是技术;二是经营管理;但什么样的技术对他们的就业、转岗有帮助?种什么?养什么才能让他们致富?这些都是具体实际的难题?为了提高培训实效,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应如何开展?我们着重从两个个方面着手:即:“构建一种模式”、“实现二项创新”。 一、构建一种模式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内容定位既要符合当地的总体目标规划,又要让老百姓觉得符合他的需要、对他的操作有实际指导意义。培训若要顺利开展,必须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运作模式。那么,这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呢?又怎样建立这个模式呢? 2 我认为应该构建一个“三级(即县、乡镇、村)协作”模式。且“三级”的各有关部门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一种工作的伙伴协作关系,工作中是互动、互惠、互利,最终达到共同发展。建立这个模式的过程中主要应坚持“六个字”,即“依上、靠中、拓下”。 1、依上。上”主要指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和县劳动就业指导中心。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师资、经费;培训对老百姓不仅不收费,还要补贴,并提供必要的学习用具、科技资料等。我们就争取县扶贫办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和县劳动就业指导中心的农民工技能培训项目,解决资金问题。另外培训需要专业化的师资,所以我校近几年也针对培训招聘、培养了一批农学类的教师。我们在制定计划、落实培训项目的过程中,始终与县扶贫办、县就业指导中心等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反过来,我们所做的工作也正是他们需要推广并落实的工作。达到了“多”赢的目的。 2、靠中。中”主要是指乡镇。乡镇担负着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对地方产业应如何发展?培训什么?如何培训?比较清楚。但他们人员较缺,对教育培训缺乏管理经验;而我们职业培训学校培训操作比较规范,规范化管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