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风琴在音乐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堡 镇 中 学 熊 曦 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吮吸着新课改的甘露,器乐教学逐渐走进了许多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器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珍惜美并积极地创造美,在无声无息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润物”于“无声”之中! 国内外中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器乐教学的本质是教儿童通过乐器来表演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而不是乐器”(见詹姆士.L.穆塞尔和梅贝尔.格连合著《中小学音乐教学心理学》);钢琴教育家周广仁教授曾说:“钢琴教学可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促进眼、耳、口、手、足多种器官协调发展,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积极作用。同时,能提高学生识谱、视奏、视唱能力,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的音乐文化素质”。当今世界上已被公认为最先进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都将器乐教学作为重要内容。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器乐教学,在美国学习乐器(包括各类简易乐器)的小学生几乎为 100%,中学生为 50%左右。朝鲜政府规定每个中小学生都要学习两件以上的乐器。日本从幼儿园到中学都组织乐器的学习。这些国家学生的音乐素质之高是惊人的。如美国很多中小学生都能演奏交响乐,不少中学生和大学生在听交响乐或看歌(舞)剧时能够对照阅读复杂的乐队总谱。由此可见,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在我的几年工作实践中,也尝到了音乐课堂上器乐(口风琴)教学带给我的“甜头”。以下就是我总结出来的口风琴在音乐教学中的几点辅助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达.芬奇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同样,兴趣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在音乐课堂上,由于我们面对的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学过乐器,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音乐知识学习,音乐基础较差。因此,在口风琴的教学上,教师不能采用“专业器乐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要过分强调手形、指尖、指法等单调的技能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