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录音技术分类 HDCD、DSD、SACD、XRCD、LPCD、K2HD 等 什么是 HDCD? HDCD 即 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高解析度兼容性数码技术)的缩写,它采用一种新的录音技术,在将母带上的模拟音频信号送入 HDCD 编码器的时候,以超过传统 CD 制式 44.1KHz,16bit 的高解析力编成数码信号,此时产生的信号将多于普通 CD 所能容纳的信号。 高兼容高解析度的 HDCD CD 现状 12cm 的 CD 激光唱片问世至今已十几年的光景了。由于它许多特有的优势如:小型、容易保存、频响宽、信噪比高、动态范围大,至今仍是 Hi Fi 设备的主要音源。随着人们鉴赏力的提高,CD 音源固有的缺陷也日渐突出。同传统 LP 唱片相比,CD 所播放的声音总有一点生硬感,细节少,临场感欠缺。如果把近几年风起的 VCD 音质也列于其内的话,那就更使许多烧友、行家们宛惜之声不绝了。 对于 CD 这种固有缺陷,得从 CD 当年制定的红皮书规格说起。 限于当时微处理技术软硬件的限制,1982 年 2 月发布的 CDDA 激光唱盘红皮书标准做了如下规定:唱盘直径 120mm,盘速 1.2m/s,调制方式 EFM,误码校正 CIRC,数据速率 0.6Mbps,数据量 0.7GB。如要将变化着的模拟音频信号记录到这张光盘上,首先要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其重现信号波形的条件基于香农定理:设信号带宽为 Bw,采样频率为 fs,如满足 Bw<=fs/2 的条件,即可完整重现原波形。基于人耳可听到的最高频率为 20kHz这一研究结果,CD 的采样频率为 44.1kHz,将采样所得的采样值相对于振幅进行离散的数值化操作(即量化)就可得到一系列的脉冲串,再加上 CIRC 纠错码、同步信号和地址信息之后,再经 EFM格式调制后所得到的数据信息即可灌制到 CD 唱片上了。 由于受当时激光唱盘容量和芯片技术的制约,量化采用了 16 bit 操作,其能够表现的动态范围 D 为D=20lg2+1.76[dB]=98dB(n=16),这就是 CD 的理论动态范围。 20kHz的频响,97dB 的动态范围再加上低不可测的抖晃度,使得激光的唱盘在数字音响领域中大放异彩,很短的时间内即成为 Hi?Fi 放声设备的重要音源,以致人们毫不犹豫地抛弃了磁带和胶木唱片。但是,随着数字音响进一步深化和探讨。这种 44.1kHz/16bit 的记录格式其缺陷已日渐突出。 首先,44.1kHz采样率是影响音质、音色的第一要素,44.1 kHz的采样能够完整重现一个 20kHz的正弦波,却难以完整重现一个 7kHz的非正弦信号。这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