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背诵的意义和方法 陈仓区天王镇八庙小学 杨宝利 最近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每个年段的背诵提出了明确的数量要求——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 5 0 篇(含课文)。”由此可见,背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背诵也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 、背诵是一种语言训练,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正如宋代学者陈亮云:“童子以记诵为能。”但是,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人对这一基本功训练认识不足,有的把背诵视作死记硬背而摒弃之;有的因背诵的试题所占分值不重而对忽视之,导致了“重讲不重读”的教风盛行。学生在校学习语文几年、十几年,但在作文时却是腹中空空,言无珠玑,常常搜索枯肠,苦思冥想,仍然是无事可叙,无物可绘,无情可抒,无议可发,难以成篇。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学的合理内核,返朴归真,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名篇佳作。 1 .背诵有利于增强理解能力。人们的记忆有两种,一种是机械记忆,一种是理解记忆。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主要是机械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记忆力也由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苏步青教授曾经说,他小时候背涌《孟子》、《史记》等书,很多内容都不理解,但硬是背下来了。随着背诵的增多和年龄的增长,所背内容都一一理解了。他今天深厚的文学功底,就是那时候由背诵打下的。事实上,一个人等到理解力强了,恐怕背诵的大好时光也就过去了。应当趁年纪小,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时大量背诵。就像牛儿吃草一样,先抢着囫囵吃进 2 去,到吃饱了以后,再卧下去慢慢反刍、咀嚼、消化、吸收。 2 .背诵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只有多背,吸收和储备大量语汇,才能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具备较好的语文素质。如果说背诵是为写作蓄源的话,那么写作就是清澈的泉流了。唐代诗人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的“破”,就有点熟读成诵的味道。读“破”了万卷书,写起文章来就会有神来之笔。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 他们没有学过语法、修辞、逻辑,却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好文章,其奥秘就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鲁迅先生在谈到他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准备工作时也说过:“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可见,背诵是与写作紧密相连的。这些名人背名篇、背名著,就如同不拒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