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VIP免费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_第1页
1/1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_第2页
2/1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_第3页
3/14
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 50025-2004) Code for bu ilding constru ction in collapsible loess regions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25—2004,自2004 年8 月1 日起实施。其中,第4.1.1、4.1.7、5.7.2、6.1.1、8.1.1、8.1.5、8.2.1、8.3.1(1)、8.3.2(1)、8.4.5、8.5.5、9.1.1 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90 同时废止。 2004 年3 月1 日 前 言 1 总则 1.0.1 为确保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包括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地基处理、施工、使用与维护。 1.0.3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物产生危害。 1.0.4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工程,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 2 术语和符号 (略) 3 基本规定 3.0.1 拟建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并应符合表 3.0.1 的规定。 表 3.0.1 建筑物分类 2 建筑物分类 各类建筑的划分 甲类 高度大于60m 和14 层及14 层以上体型复杂的建筑 高度大于50m 的构筑物 高度大于100m 的高耸结构 特别重要的建筑 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的重要建筑 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 乙类 高度为24-60m 的建筑 高度为30-50m 的构筑物 高度为50-100m 的高耸结构 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较大的重要建筑 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的一般建筑 丙类 除乙类以外的一般建筑和构筑物 丁类 次要建筑 当建筑物各单元的重要性不同时,可根据各单元的重要性划分为不同类别。甲、乙、丙、丁四类建筑的划分,可结合本规范附录 E 确定。 3.0.2 防止或减小建筑物地基浸水湿陷的设计措施,可分为下列三种: 1 地基处理措施 消除地基的全部或部分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陷性黄土层上。 2 防水措施 1)基本防水措施:在建筑物布置、场地排水、屋面排水、地面防水、散水、排水沟、管道敷设、管道材料和接口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