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谢谢,下面有请:“中国光热发电:后发优势路在何方?”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投亿星首席科学家马重芳教授马重芳:各位女士、先生,首先允许我感谢大会的组织者给我这样的机会,到这里来向大家学习,特别是向西方和中国的企业家、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学习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首先,太阳能热发电势在必行,刚才听到了几位西方大公司的报告,实际上这项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地步。比如说商业化运行在西方已经有460 万千瓦,同时运行30 多年在美国加州,单塔功率已经超过 10 万千瓦。所以西方这方面所获得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成就、尊重他们的知识产权。西方投入的资金就以460 万千瓦的建设费来讲, 肯定是超过了200 亿美元,实际他们投入的数字可能还要大。只有巨大的资金投入才可能获得今天的科学和工程的成就,所以中国人应该很好的向西方学习。熔盐蓄热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人类蓄能巨大的难题,尽管现在太阳能热发电的成本还是相当之高,但是这项技术肯定是要做下去的,肯定要跟光伏一道并行的发展,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一直在中国人面前有一个美好的前景一直在诱惑着我们,看着很近实际似乎又很遥远。 我们都为此而激动但是也常常为此而苦恼,我相信第一步就是以现在西方已经获得的成就,我们学习他们的技术,同时也发挥中国人的潜力, 我相信第一个高潮在中国电价公布之后很快就会到来。 有中国人的参与会玩得更好,当然我们还是追赶者我们要虚心的学习。但是,尽管西方已经有了非常杰出的成就,但是我有一个想法,我觉得到现在为止CSP的最终解决方案,好像还没有得到,什么是最终解决方案呢?波音747 的飞机 1970年投入使用,距离现在已经 45 年了,但是现在波音 747 仍然是奥巴马总统的座机,习近平也坐这个飞机,过了 45 年还在用,基本上没有动原则上,这就是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有一个例子是高铁,日本的新干线,用了40 多年,当年邓小平也去坐, 270 公里,也许日本被中国的竞争所困扰,但是我们做得也不错,但是过了40 年基本原则、基本的模型、工程的原则还是一样的,这就是最终解决方案。西方老大哥对此怎么看, 我们还没有找到解决方案,就是因为成本高、效率低,不是说成本高就不能做,电动汽车成本这么高不是搞的如火如荼嘛,我们当然可以玩下去的,但是这么高的成本、这么低的效率,我们谁敢说找到了解决方案呢,是塔式还是槽式,或许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