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采购管理策略:采购总结评估 采购总结评估可以总结评价整个物资采购过程,用于监控采购业务或部门的正常进展,或者用于诊断短期问题。它包括物资采购的利润贡献、供应商绩效、供应物资质量、供应商管理,以及采购部门服务考核标准——内部顾客满意度、精确的记录、对环境变化的迅速响应、管理费用的减少等。在此,我们仅对供应评估、供应商绩效评价和维护记录进行介绍。 1.供应评估 ① 制定供应评估量划。全面评估订单动作情况是必要的,但每次操作要抓住重点。评估的目的是为认证人员管理供应商提供实际操作表现数据,使得订单操作更加畅通。评估时首先要制定一个评估量划。 ② 订单部门绩效评估。订单部门绩效评估内容包括供应及时状况、紧急订单的完成情况、组织效率。 ③ 订单角色绩效评估。订单人员的绩效来源于部门绩效的分解,订单人员的能力及责任心决定其绩效的大小,对绩效突出的加薪奖励,对绩效持续末位的要考虑降职降薪。 ④ 供应商供应绩效评估。供应商评价包括质量、成本、供应、服务性等。 ⑤ 建议调整采购分配比例。在一段时间订单运作之后:要进行供应绩效评估,评估的目的是调整采购环境,其内容包括:根据订单表现调整供应商比例、确认并调整战略伙伴群体、调整供应商群体级别、清理供应绩效较差的供应商等。 2.供应商绩效评价 确定最佳供应商的一个办法,就是在订立合同之后追查供应商的绩效。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管理是采购周期的一个关键环节。买方不应把接收采购项目或选择出供应商作为采购周期的结束,而是有必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以确定改进机会或是发现供应商绩效的不佳方面。 (1)绩效评价的理想结果是供应商绩效得到了改进 假如未进行正式的评价,买方对卖方的长期绩效缺乏深化了解,就不可能发现供应商的努力所带来的绩效的提高。而没有衡量和评价系统,买方在进行未来的采购决策时,就会缺少相应的数据。 (2)评价供应商绩效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评价和反馈的频率 例如,买方应按日、星期,还是季度来接收供应商的质量评价报告呢?虽然大多数公司都意识到出问题就应该立即通知供应商,但在对供应商进行常规或定期的绩效评价的频率这一问题上几乎没有共识。对许多公司而言,这种全面评价一年内可能只有一两次。 在这个阶段,与供应商有关的可能出错和需要考虑的事情有: ① 结算担保赔偿和罚款条款。 ② 结算超出或少于说明书中规定的工作成果。 ③ 编制购货记录和供应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