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旧称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是指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损害的个人情绪、认知和行为改变。 2. 精神病学(psy chiatry ) ▲ 是医学门类中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 医院精神病学、综合医院精神病学、社区精神病学。 3.精神医学发展史▲ (1)第一次革命:法国精神病学家皮奈尔(Pholippe Pinel,1745 年—1826 年)在 1793 年去掉精神病患者身上的铁链,主张人道地对待患者。 (2)第二次革命:精神障碍分类体系的建立。 (20 世纪初期,冯特的学生德国医生克雷丕林(Emil Kraepelin)详细描述了早发性痴呆和噪狂症的临床特点、病程和预后,以及妄想痴呆与妄想狂的区别。在他所著的精神病学中,对精神疾病作了系统的分类,为精神病的分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3)第三次革命:心因性病因论与心理治疗。 (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Sigmu nd Freu d)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创立的心理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并奠定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弗洛伊德的成就将精神医学带入心因性病因论的研究范畴。) (4) 第四次革命:精神卫生运动展开。(1909 年美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30 年召开了首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开始重视精神障碍的预防。 比尔斯与美国心理卫生协会。 比尔斯得到各方面的赞助和鼓励后,于 1908 年5 月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1909 年2 月,又在纽约成立了全国心理卫生协会(比尔斯任顾问)。 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30 年5 月 5 日)有3042 人代表53 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了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会议(中国也有代表参加)。同时产生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协会) (5)第五次革命:生物精神医学发展。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是精神病学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1. 不同精神障碍中,心理社会因素扮演不同角色▲: ①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反应性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 ②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如神经症、心理生理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等; ③在躯体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心身障碍 2. DSM-IV 五轴▲ 采用不同层面或维度来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①临床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