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8日12一、实验背景二、方案介绍三、锚杆施工四、拉拔试验五、试验结论3一、试验背景根据最近的两版抗浮锚杆施工图,青岛华润中心商业一期除了两个塔楼的核心筒区域外均布置有抗浮锚杆,其间距为1.8m。配筋情况如下表:4月1日版的施工图为:4一、试验背景为了能得到本工程抗浮锚杆的最优设计,节约成本及缩短施工工期,项目建设方特提出了本次试验。5月1日版的施工图为:5试验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试验目的:确定锚固体与花岗岩强风化下亚带、中风化带、微风化带以及破碎带等四种地层间的粘结强度特征值。试验锚杆基本参数如下表:二、方案介绍地层锚杆直径Φ(mm)锚杆长度/入岩深度(m)配筋锚杆数量(支)极限承载力参考值(kN)花岗岩强风化下亚带1502.54C323370花岗岩破碎带1501.54C323220花岗岩中风化带1501.54C323560花岗岩微风化带1501.24C3236706试验锚杆施工图:二、方案介绍锚杆锚固段与自由段架立筋大样图锚孔与锚筋大样图7试块平面位置为:二、方案介绍8二、方案介绍试验方案:1、加载方式:试验采用分级加载方式,每级按设计单位预估锚固体与岩体间抗剪极限承载力的1/8加载。2、观测方法及稳定标准:每级荷载施加完毕后,应立即测读位移量。以后每间隔5min测读一次。连续4次测读出的锚杆拔升值均小于0.01mm时,认为在该级荷载下的位移己达到稳定状态,可继续施加下一级上拔荷载。9二、方案介绍试验终止: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试验:1)锚杆拔升量持续增长,且在1小时时间范围内未出现稳定的迹象;2)新增加的上拔力无法施加,或者施加后无法使上拔力保持稳定;3)锚杆的钢筋已被拔断,或者锚杆锚筋被拔出。符合上述终止条件的前一级拔升荷载即为该锚杆的极限抗拔力。10三、锚杆施工选址现场照片:中风化带微风化带破碎带强风化下亚带111.选址:(4月22日,经地勘确认)a.中风化带照片三、锚杆施工12b.微风化带照片三、锚杆施工13c.破碎带照片三、锚杆施工14d.强风化下亚带照片三、锚杆施工152.施工工序:三、锚杆施工钻孔(4月23~24日)锚杆加工162.施工工序:三、锚杆施工下锚杆注浆(4月25日)P.O42.5R水泥,1:0.5水灰比173.养护阶段:养护期间天气情况如下表:三、锚杆施工序号日期天气气温(℃)有无爆破备注14月26日晴10~18有留置纯水泥浆试块,同条件养护七天强度达到110%24月27日晴12~18无34月28日晴10~18有44月29日阴12~16无54月30日晴12~19无65月1日晴10~19无75月2日晴10~24有85月3日晴10~27无95月4日开始试验18试验加载方案:四、拉拔试验加载方案示意图现场加载照片19试验准备:1.经验算,中风化、微风化、破碎带基岩承载力满足加载需要,只需将每根锚杆两侧区域整平即可;2.强风化下亚带不满足加载需要,故在每根锚杆两侧各硬化了一块1m*1m的区域,采用C20砼,并按A10@100单层双向的构造配筋;四、拉拔试验20试验加载过程:四、拉拔试验地层锚杆入岩深度(m)极限承载力参考值(KN)每级荷载增量(KN)花岗岩强风化下亚带2.5037047花岗岩破碎带1.5022028花岗岩中风化带1.5056070花岗岩微风化带1.2067084设计最大加载量不小于极限承载力参考值,分为8级加荷,每级荷载增量如下表所示:21试验终止:五、试验结论1.试验终止加载的条件都为杆体被拔出,具体表现为新增加的上拔力无法施加,锚杆拔升量持续增长;2.取终止加载时前一级的荷载作为该锚杆的极限抗拔力;各组锚杆破坏时照片:22试验结果:五、试验结论试验位置代表地层锚固段长度(mm)锚杆直径D(mm)注浆材料注浆工艺极限抗拔力Tuki(kN)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t(kN)粘结强度特征值f(kPa)试验值地质报告推荐值对比度1花岗岩强风化下亚带2.5150PO42.5R水泥纯水泥浆(1∶0.5)常压一次性注浆工艺注浆方式自下而上423219.323316045.5%4704232碎裂状花岗岩1.5150392182.0322160101.3%3363423花岗岩中风化带1.5150700326.757840044.5%6306304花岗岩微风化带1.2150756350.077460029.0%672672注:对比度=(试验值–地质报告推荐值)/地质报告推荐值×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