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VIP免费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_第1页
1/14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_第2页
2/14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_第3页
3/14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李剑波 红旗渠精神是上世纪60 年代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上形成、凝结和升华的民族精神的一种形态。2002 年6 月,红旗渠纪念馆落成时,有人让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决策者、指挥者杨贵讲讲红旗渠精神,他说:林县群众最有发言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 斯言是矣。 一、修渠背景 红旗渠1960 年2 月始建(原称“引漳入林”工程),1969 年7月竣工。林州市(原林县)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总面积2046 平方公里,荒山占到50%。年平均降雨量只有600 毫米左右,70%降雨在7、8 月份。据史记,从明 正 统 元 年(1436 年)到1949 年,513 年间 发生自然 灾 害 100 次 ,大 旱绝 收 30 次 ,人相 食 5 次 。林县有首 民谣 :天 旱把 雨盼 ,雨大 冲一片 ,卷 走 黄 泥 土,留 下 石头 蛋 。1944 年林县解 放 时,99 万 亩 耕 地 ,水浇 地 只有1 万 。正 常 年景 小 麦 每 亩 只有60 斤 左右。全 县550 个 较大 的村 ,有307 个 远 道 取 水。其 中 5 里以 上的181 个 ,10 里以 上的94 个 ,10 到20 里的30 个 ,20 到40 里的2 个 村 。“水缺贵如 油 ,十年九不 收 ,豪 门 逼 租 债 ,穷 人日 夜 愁 ”是旧 林县的真 实写 照 。 1954 年8 月杨贵任林县第一书记。1957 年12 月,中共林县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会召开,提出了 “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动员令,从 1957 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1959 年小麦丰收。但麦收后大旱。流经林县的季节河全部断流。天上不给水,地下没有水,建水库蓄不住水。出路在哪?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只有一条路:出去寻水,走出林县寻水。1959年6 月,县委、县人委分三路到山西找水源,终获源头。10 月10 日,中共林县县委作出了“引漳入林”的重大决策。 “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从 1960 年2 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 1965 年4 月5 日总干渠通水;1966 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 年7 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54 万亩。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