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会计》教案 第一章 税收概论 本章概述:本章主要介绍税收的概念、特征和分类,纳税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关系、纳税会计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们现行的税收体系,税收种类,税收征缴的一般程序等内容 教学重点:税收的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4个课时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本节概述:本节主要介绍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大家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税收,在生活中什么时候我们涉及到税费问题。你们是国家养大的,那国家又是靠什么养大的呢。 知识点一、税收的概念 ⒈含义:税收是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运用法律手段,按照预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征收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⒉对税收含义的解释 ⑴税收属于分配范畴,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⑵税收是以政府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 ⑶税收分配的对象为社会剩余产品价值 ⑷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⒊税收存在是由公共需要决定的 ⑴从纳税人角度:税收是纳税人享受社会公共产品而需要向政府支付的价格,是一种支出。 ⑵从政府角度:税收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经济来源,是一种成本补偿。 ⒋社会公共需要主要包括: ⑴保证国家职能的需要 ⑵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 ⑶半社会公共需要 知识点二、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主要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对应收捐税加以规定,并依照法律强制征税。 2、无偿性 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入,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3、固定性 指在征税之前,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 第二节 现行税收制度 知识点一、税种分类 国家税收制度的确立,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政治经济条件。各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税收制度也不尽相同。我过的现行税制就其实体法而言,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逐步演变而来的,按起性质和作用大致分为5类 ⒈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主要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业中发挥调节作用 ⒉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主要是在国民收入形成后 ,对生产经营者的利润和个人的纯收入发挥调节作用。 ⒊资源税类: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主要是对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差异形成的级差收入发挥调节作用 ⒋财产和行为税类:房产税、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