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损指标体系的构成及评价标准线损率指标与线损管理小指标(线损管理工作质量指标)共同构成了线损管理指标体系。线损率指标是最终的目标结果,线损管理小指标是对相关部门线损管理工作质量的管理与考核,体现了全过程管理与控制。1.线损率指标——线损实绩指标对于 ll0kV 及以下降压型农村电网来说,线损率指标有以下几类(种):(1)按其电压等级分,应有 ll0kV、35kY、10(6)kV、0.4kV 四级,各级电压的线路一般都有多条,因此其线损率指标应有单条(单台区)线损率指标和本级电压综合线损率指标之分;(2)按其电压组合分,应有 35kY 及以上、10(6)kV 及以上、10(6)一 0.4kV 以及110—0.4kV 四种线损率指标;(3)按是否包括无损电量分,每一级电压线损率和各种电压组合线损率之中,都应有包括无损电量的综合线损率和不包括无损电量的公用线损率;(4)按是否包括线路和变压器损耗电量分,在计算公用线路线损率时,所使用的售电量(又有计费电量与抄见电量之分)有是否包括线路和变压器损耗或某一部分损耗电量之分。由以上指标组成线损率指标体系,它们直接反映了线损管理的成果,故称之为线损管理的实绩指标。 2.线损管理小指标要取得降低线损率的效果,重点是抓好线损的过程管理,也就是要抓好电力营销业扩报装与抄核收管理、电能计量管理、电网规划与建设、电网经济运行、节能降损新 技 术 新 设备 的应用、线损理论 计算与线损管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衡量以上专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各自都有可以量化的指标要求。 例如: (1)营业抄、核、收管理的考核指标(与线损管理有直接关系的)主要有:电能表实抄率,营业电量差错率,月末及月末24 时抄见电量比重等; (2)电能计量管理考核指标,按照《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的规定,主要有:周期受检率,周检合格率,周检考核率,周检轮换率,修调前检验率,修调前检验合格率,现场检验率,现场检验合格率,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周期受检率,计量故障差错率等,在实际管理中还可以再加上电能计量装置完好率指标等; (3)电网规划与建设的有关“技术导则”、“技术原则”中有关电网经济运行的规划指标有:导线截面积,供电半径,电压偏差值,功率因数,主变压器容载比等; (4)电网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有:各类电压合格率,各类用户、各条公用线路功率因数和主变压器各侧母线功率因数,电容器可用率,负荷率,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率等; (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