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 第1章 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 1.1 知识要点 本章的目的是引领初学者走进经济科学的殿堂,并解释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经济学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经济思维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弄清的问题。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对这门学科有个整体、框架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现象加深理解和认识。 1、经济学的产生源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导致人们把资源用在一种用途时会有机会成本,人们在理性人的原则下权衡成本和收益做出经济选择。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科学就是经济学。 (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 (2)机会成本:某种资源用于一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用于其他经济活动而创造的最大价值。 (3)理性人假定:在经济分析中,需要假定进行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都遵循一定行为准则,这一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 2、资源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解决方式。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经济制度: (1)计划经济制度,即生产和消费都由政府计划部门决定的制度; (2)市场经济制度,即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 (3)混合经济制度,即计划与市场有不同程度结合的制度。 3、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规范分析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2)最优化与均衡分析。最优化分析指借助最优化理论分析个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从各种可能中选择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佳行为;均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个体各自在作最优决策时,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而达到一定的平衡的。 (3)边际分析:指增加最后一单位自变量时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动量。 (4)经济模型。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经济现象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它一般可以采用语言文字、几何图形、数学符号三种表示方式。一个实证的经济模型主要包含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四部分。建立一个经济模型的步骤是:明确定义、作出假设、提出假说、进行预测。经济学所建立的理论(或模型)是从一系列假设中推导出来的。 (5)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前者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