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教案 授课时间2007 年春季 教案编写时间2007 年1 月-2007 年3 月 课程名称 统计学原理 课程代码 总学时:56 学时 理论:56 学时 实习:1 周 学 分 3.5 课程性质 必修课( ) 选修课( ) 理论课( ) 实验课( ) 任课教师 王华民 职称 副教授 授课对象 2005 级经济类各专业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李洁明,统计学原理,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目 [1] 徐国祥、刘汉良等,统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 袁卫等主编,《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高嘉英等主编,《统计学》,第三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4] 王吉利/何书元,统计教学案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5] 刘春英,应用统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 何晓群编,多元统计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 杨世莹编,Microsoft Excel2002 函数、统计与分析应用范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8] 洪楠编,STATISTICA for Windows 统计图表分析教程,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9] (英)R.lyman ott,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引论(上下),科学出版社,2003 [10](美)Sheldon M.Ross,随机过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11](美)特利尔,孙山泽译,缺失数据统计分析,第二版翻译版,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教学中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重点讲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培养利用数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上机操作、社会实践和课堂练习等方式。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教学重点 和 难 点 重点:统计调查方案与调查方式,统计分组与统计表,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和长期趋势的测定,综合指数的编制和指数因素分析,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和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等。 难点: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统计表的编制,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相对指标的比较,标准差的计算,长期趋势的测定,指数因素分析,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等。 课程进程安排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