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品管圈活动活动QCC 日本推行品管圈活动至今已有三十五个年头,这项活动不但未见稍歇, 反而屡见改善或创新,追求「好还要更好」。戴久永*「日本企业的特色之一,就是他们的『气』很长,」一位「知日派」的企业界人士如是说,他这句话的含意是指,日本企业对于他们决定执行的事往往相当执着,能够持之以恒。日本管理顾问金井正明曾经指出,改善是日式管理的基础,也是日本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举个实例,日本科技连(JUSE)于一九六二年开始推行品管圈 (QualityControl Circle ,QCC)活动以来, 至今已经足足有三十五个年头, 这项活动不但未见稍歇, 反而在整个过程之中,屡见改善或创新, 不断成长扩大。 换句话说,日本企业将计划 (Plan)、实施(Do)、查核(Check)以及处置( Action )的「 PDCA循环」确实贯彻,让这项活动「好还要更好」。引进品管体系做改善多年前,美国 Cabot 公司的资深副总裁曼利(William Manly)前往日本企业界进行参访之后,曾经感慨地说:「我原本以为日本只有两种宗教:佛教与神道教,如今才知道他们还有第三种:改善。」日本货品如今畅销全球,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日本产品几乎是质量优良的代名词。然而回想二次大战之前的日本消费品,往往被西方消费者认为「东洋货管看不管用」。其实当时的日本工业技术水准低落,是因为他们将心力全部放在军用品之故。只要看看日本人在二次大战时,除了枪炮之外,已经能自制零式飞机和大型军舰,就可见他们的工业水平不差。二次大战之后,日本为了在全国一片废墟的情况之下,能够重新建立工业,以产品外销赚取外汇,在一九四六年引进统计式质量管理(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SQC)。一九六○年更引进美国品管专家费根堡(U. A.Feigenbaum)的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 ,TQC)理念,并且将之本土化成为日式TQC,对外称为全公司质量管理( Company-Wide Quality Control ,CWQC)。CWQC是一个完整的品管体系,包括经营者的方针管理在内,品管圈也是其中的一环。国内许多公司往往将品管圈单独施行,而未能与方针管理相结合,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日本品管圈活动的沿革事实上,日本的品管圈活动在手法与课题上都做到了与时俱进的地步。一九六○年代的 QCC活动是以制造业为主。到了一九七○年代,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的企业都挣扎在持续经济低迷的困境中,此时日本的服务业以及间接部门为善用现场员工的脑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