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理论讨论武汉工程大学 桂昭明“人才资本(Talent capital)”是“体现在人才本身和社会经济效益上,以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特别是制造性的劳动成果及对人类的较大贡献所表现出来的价值”[1]。人才资本概念既继承了舒尔茨[2]、贝克尔[3]等人创立的人力资本概念的基本内涵,也吸收了罗默[4]、卢卡斯[5]等人的“特别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概念的核心要素,融合中国特有的、由王通讯[6]等人创立的“人才”概念而建立起来的。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即人才资本作为经济运行中的核心投入要素,通过其自身形成的递增收益和产生的外部溢出效应,从而对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份额。关于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是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同时进行的。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是运用生产函数法进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许多经济学家经过讨论证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产出变量与投入要素(物质资本和从业人员或人力资本存量)符合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以下简称 C-D 生产函数)的基本假设条件,它们具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关系。本讨论首先采纳受教育年限法来测度总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将总人力资本分解为基础人力资本和专业人力资本(即人才资本)两个部分;并基于专业人力资本与基础人力资本的质的差异性(异质性),使用 C-D 生产函数的人力资本分类模型,分离出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人力与人才资本存量的测算现有人力资本存量的测度方法有从产出角度的度量方法和从投入角度的度量方法两种。从产出角度度量人力资本,最常用的方法是劳动酬劳法,即用劳动者的平均劳动所得来体现劳动者身上所蕴涵的人力资本[7]。从理论上说,由于劳动者酬劳直接是产出的一部分,用它来体现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成本,不仅精确明瞭、计算简单,而且将投入与产出紧密联系,关系清楚、简明。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却存在相当大的误差。大多数的人力资本度量方法都是从投入角度进行人力资本度量。具体方法包括:学历指数法。对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给予不同的学历指数,将学历指数作为权数进行加权求和[8]。不同学者对于学历指数的确定给出了不同的方法,其共同之处就是都考虑了知识的累积效应,将学历指数序列确定为几何增长或指数增长。这种度量方法的缺点是主观性很大,学历指数序列的确定完全凭主观认识以及序列选取和计算上的方便,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