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初识媒介经济学名词解释传媒:信息的载体、娱乐的载体,政治、经济和文化传播的渠道。传媒经济: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传媒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在无限的竞争性需要中根据不同的用途对稀缺资源进行配置的科学。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指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机会成本:即一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中的其他方面的牺牲。影响力:用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影响力分为基于权力的影响力和非权力的影响力。价值链:表示在购买、转换、管理、营销和销售等环节中增加到产品或服务中的价值。二元商品市场:存在两个产品市场、两类消费者和两个收入来源。二次售卖模式: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不同程度依靠广告收入的媒介均采用广告支撑型商业模式。该模式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商品经历两次售卖。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涉及的内容包括业务操作方式、商业潜在基础和能使商业成功的交换活动及财务流。商业模式可以被描述为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结构,包括对各种商业活动和其角色的描述。经济效率:当每种商品都以最小成本生产出来,每个人、每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都从其资源中获得最大收益时,就实现了经济效率。西方媒介经济学的演进过程第一阶段: 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传媒活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 1925 年杰米《广播产业经济学》 1927年维尔《广告经济学》赫瑞与戈若斯《电信:经济学与规则》标志着“电信经济学”概念的问世第二阶段: 20 世纪 40 至 60 年代广播依然处于黄金时代,电视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欧美分别形成了公有公营制和私营制两种主导性的广播电视制度。科斯 《企业的性质》“交易成本”独辟蹊径地讨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奠定了产权理论的基础第三阶段: 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电视产业长足发展,电视网作为全国性媒体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成为重要的媒体形式,无线、有线和卫星电视交错发展,电视重度侵入人们日常生活,对报纸、广播、电影等其他媒介都带来了一定影响。在此期间传媒经济学独立成型。巴格迪坎一针见血地指出:传媒的权力是一种政治权力。 1988年皮卡德在美国创办《媒介经济学杂志》,成为传媒经济学领域的核心刊物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