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与中国的妇女运动 特别的尊重,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父系氏族社会开始确立了男子的统治地位,妇女也沦为家庭和社会的奴隶,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一直贯穿于男权统治的阶级社会中。直到资本主义时代,妇女沦为奴隶的历史终于发生了死水微谰的波动,女性独立意识开始觉醒,妇女运动也首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随之激起全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中国进入近代以来,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自身因素的作用,妇女运动也经历了产生与发展、高涨、成熟、低谷等几个重要阶段。对比中西方的妇女运动史,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两者在女权思想形成、妇女运动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女权思想产生的时间与背景不同。 西方男女平等理论是近代人权思想的一部分,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浦兰·德·拉巴尔的《论两性平等》就明确提出了“性别平等”的主张;1 7 9 1 年,法国妇女领袖奥比伦·德·古日针对《人权宣言》发表了一篇《女权宣言》,标志着女权思想的产生。1 7 92 年,英国的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又写了《为女权一辩》的文章,把男女平权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联系起来,使女权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后来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又以男女平权理论使之系统和成熟。到十九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及无政府主义者和自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继续丰富和发展男女平权思想,最终形成女权主义理论,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武器。应该指出的是,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并非仅仅局限在理论探讨的范围内,它的萌芽、出现、发展和最终形成也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进行,因此,在实际的斗争中,西方妇女运动的开始要早于其理论的正式形成。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不久,女权运动就开始了,资产阶级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使西方妇女更加无法忍受现实中的两性差别,开始以种种方式争取与男子相同的政治、法律地位,诸如受教育、财产、就业、离婚等方面的权利,还对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从而动摇了父权制的根基。同时,社会经济的变革又使得大批妇女逐渐走出家庭,进入一向被男子所独占的公共领域,她们通过参与全民族的公共生活,开阔了视野,表现出了不亚于男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她们对女性所存在的价值和本身所具有的自然潜质而进行科学的发掘和反思,从而发现了女性自身被压抑了多年的自然潜质,为此,她们不必再为自己天生低人一等而依附于男子,她们认识到完全可以从自身潜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