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尼斯品牌战略纷争 在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Eisner)答应要对康卡斯特(Com-cast)660 亿美元的恶意收购做出“适当回应”后,告诉投资者说,他们这家美国媒体集团是独一无二的。 这位阅历丰富的迪斯尼公司(Disney)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所谓的独一无二,不是指公司喜忧参半的财务业绩,也不是指董事会的阴谋诡计,更不是指公司最近成为收购目标的事实。他所指的是迪斯尼这个品牌,这个堪称全球娱乐业认知度最高的品牌。 18 年来,艾斯纳先生一直是迪斯尼的战略制定者,他始终认为,品牌建设是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他对同事说:“将来再不会有哪家公司有我们那么大的品牌魅力。 业务品牌化为我们带来数亿美元的收入。” 在康卡斯特收购战中,迪斯尼的品牌化战略可能会成为一个焦点问题。一方面,迪斯尼的管理层向来要从《阿拉丁》(Aladdin)、《玩具总动员》(ToyStory)和《美女和野兽》(BeautyandtheBeast)等品牌节目的特许权中赚足钱;另一方面,作为一家大型有线电视发行商,康卡斯特则认为,品牌化会使公司分心,而无法专注于核心业务,即创作一鸣惊人的电影和电视节目。 原迪斯尼高级经理人、现任康卡斯特首席运营官的史蒂夫·伯克(SteveBurke)声称,迪斯尼有几个分部已经迷失方向。他认为,并入康卡斯特后,迪斯尼可采取更集中的业务途径,也许能产生8 亿至 12 亿美元的增效收益。 康卡斯特或许会发现,他已与艾斯纳先生的两大攻击者结成奇怪的联盟:一个是罗伊 ·迪斯尼(RoyDisney),前任迪斯尼副董事长,也是该集团创始人的侄子;另一个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电脑界大亨,他掌控着苹果电脑(Apple)和皮克斯动画电影公司(Pixar)。$$ 迪斯尼先生认为,注重品牌开发是显示公司更深层危机的一个征兆。去年 11 月,他在一封措词激烈的辞职信中说,艾斯纳先生的战略“贪婪无情,而且总在追求急功近利”。公司总是通过舞台剧或消费品来挖掘“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等标志性角色的商业价值,这种做法令迪斯尼先生感到失望;而对于公司从传统的动画创作变为用电脑进行形象制作,他也感到非常讨厌。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乔布斯先生推动了这种转变,他曾让皮克斯与迪斯尼合作,使《怪物公司》(MonstersInc)和《玩具总动员》等作品风靡一时。但不久前皮克斯宣布,打算断绝与迪斯尼的合作。乔布斯先生对迪 国际金融报记者 吴天一 综合报道 在一片“IT 春天即将来临”的呼声中,凭创造了“米老鼠”等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