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一、教学媒体的选择 媒体的选择,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记录和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软件),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用来传递和再现教学信息,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作最有效刺激的信号的教学设备(硬件)。 通常这些载体和设备包括有唱片与电唱机、录音带与录音机、幻灯片与幻灯机、投影片与投影机、电影片与电影机、录像带与录像机、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等等。常用的几种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如表 1 所示。 媒体种类 主要教学特点 模型 进行立体模拟 录音(CD) 语言声音的重现 投影 进行平面模拟 幻灯 静态实景的重现 电视(VCD) 呈现动态过程 CAI 课件(CD-ROM) 进行交互作用 表1 几种常用教学媒体的特点 1 、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 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选择低代价、高功能的教学媒体,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根据上述基本思想,我们可以用如图3所示的模型来表示媒体的最优选择区和可选择区。 2 、媒体选择的工作程序 媒体的选择,无论是选编、修改或重新制作,都必须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 )媒体使用目标的确定 媒体使用目标是指媒体在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中,将要完成的职能。按其职能分类,可把使用目标分为事实性、情景性、示范性、原理性、探究性几类。 ①事实性:媒体提供有关科学现象、形态、结构,或者是史料、文献等客观、真实的事实,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事实性材料,便于识记。示例 ②情景性:根据学习内容,媒体提供一些有关情节、景色,现象的真实的、或模似、相近的画面(如古诗词的意境画面)。示例 ③示范性:媒体提供一系列标准的行为模式(如语言、动作、书写或操作行为),学习者将通过模仿和练习来进行技能的学习。 ④原理性:媒体提供某一典型事物的运行、成长、发展的完整过程,并借助语言的描述,帮助学习者对典型事物的特性、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有所了解。 ⑤探究性:媒体提供某一些事物的典型现象或过程,利用文字或语言设置疑点和问题,供学生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 上述几类的使用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可以建立如图4所示的内容 ─目标─媒体关系的三维选择模型,利用该选择模型,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确定媒体的具体的使用目标。 (2 )媒体类型的选择 媒体类型的选择,是根据学习类型与媒体功能关系二维矩阵中的功能大小进行选择的。 对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