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影视后期制作第十四章影视剪辑理论概述14.1影视剪辑原理•“似动现象(ApparentMotion)是指人受到瞬间两点视觉刺激而产生的运动幻觉,是一种运动知觉现象。”影视作品、动画片就是利用人的“似动现象”进行拍摄和放映的。14.1.1似动现象•早在1832年的时候,比利时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就通过一个实验来证明了人的这种“似动现象”。他制作了一个名叫“诡盘”(Phenakistiscope)的装置,实验者通过上面的一条狭缝观察,便可以产生图案连续运动的错觉。有学者说,是普拉托提出了放映或观看电影的基本规律,对于人类视觉系统来说,电影中的“似动”被认为成了“真动”。14.1.2完形法则•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的意识和行为,探讨了人类对于图像认知反应。它强调“视觉活动是一种积极的活动,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影视剪辑中就要遵循这种“完形法则”的规律来产生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的综合艺术效果。1.静态幻觉试验中的互补色理论•19世纪50年代,德国生理学家埃瓦尔德.黑林提出了互补处理理论,他认为人眼中有三对互补色处理机制,分别是蓝黄、红绿、黑白。即当人们长久的注视红色的物体后,在看到白色的背景,就会看成是青色的。•按照黑林的说法,红绿、蓝黄还有黑白,这三对互补色不能同时出现,两种互补只能有一种出现;三对互补机制输出的信号大小比例不同,人眼感受到的色彩就不同。•所以,在影视编辑中,对于素材剪辑点的选择也要基于这种视觉规律。2.间歇运动中的完形心理学理论•完形心理学派认为人类对于任何视觉图像的认知,都是经过知觉系统组织后形成的一种形态和轮廓,而并非各组成部分的集合,即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整体由各部分决定,但不能分割。•在影视作品剪辑中,根据视觉暂留的特点,就可以理解为间歇运动可以形成连续的运动视觉,通过各片段中彼此的关联,来构建一个合情合理的“整体”。完形理论在影视剪辑中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即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即使有些情节被省略,观众也会通过各部分紧密衔接的镜头将故事完整的理解。14.2影视剪辑流程•影视创作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阶段主要包括选题策划、文案或剧本的创作、拍摄前的准备工作等;中期为具体实施拍摄时的各种活动,包括采访或者表演、拍摄素材等;后期为对素材进行整理编辑,最后输出形成成片的阶段。前期和中期的所有活动,都是为后期对素材的剪辑准备的工作,所以在所有环节中,都要考虑到后期剪辑的需要,才能使影片的素材都能够成为有用的部分。14.2.1准备阶段1.熟悉拍摄大纲和策划文案或分镜头脚本2.后期剪辑和特效的设备,熟悉后期制作软件3.相关人员的协调沟通4.整理素材1.熟悉拍摄大纲和策划文案或分镜头脚本•无论是拍摄大纲还是策划文案或者分镜头脚本,都是编导对未来作品的一种设计。后期人员在剪辑前必须根据拍摄大纲和策划文案或者分镜头脚本,熟悉所有拍摄的素材,便于挑选适合的、有用的镜头进行剪辑,使最后的成片能够更好的反应作品主题、内容和形式。国窖1573历史篇_电视广告分镜头脚本2.熟悉后期剪辑和特效的设备熟悉后期制作软件•熟悉中期拍摄的设备,如摄像机的机型、镜头以及画幅的设置,以便于后期剪辑创建工程时设置正确的格式和尺寸。后期剪辑的时候,对于设备的要求也比较高,现在的主流编辑设备是非线性编辑设备,通常需要专业用于图像处理和视频编辑的PC机,而专业用于电影制作和电视节目制作的编辑设备,则需要专业的视频编辑工作系统。•后期制作的软件,主流的非线编软件有AdobePremiere、FinalCutPro、Edius等,还有电视台专业制作的大洋、索贝、新奥特等,都是操作简单、使用便捷的非线性编辑软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软件,例如特效合成软件AfterEffect、DigitalFusion、Edit等;三维动画软件3dsMax、Maya,专门制作粒子的软件ParticalIllusion;平面处理软件AdobePhotoshop、Painter、CorelDraw等。熟悉多种后期处理软件,可以在后期的剪辑和特效的处理上得心应手,解决很多实际拍摄中无法完成的问题。3.相关人员的协调沟通•在这一阶段,后期制作人员需要和相关人员进行协调沟通,了解导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