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方家湾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一、 隧道概况方家湾隧道位于清水县方家湾村后,樊河宽谷区,所处地貌单元为黄土梁峁区,地形起伏大,黄土梁峁区发育,沟梁相间,进出口交通相对便利。隧道起讫里程为 IDK43+138~IDK43+640,全长502m。隧道最大埋深约 50~60m,本隧道为全线唯一的一座双线隧道位于方家湾车站内。隧道洞身均位于直线上,洞内线路纵坡为+10.0‰、1‰的单面上坡。二、 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一)工程地质特征隧道经过范围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砂质黄土、粗角砾土,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基岩为上第三系泥岩及华力西期闪长岩。岩性特征详述如下:1 . 砂 质 黄 土 ( Q4dl3 ) : 分 布 于 隧 道 进 出 口 , 厚 度 11.9 ~19.7m , 黄 褐 色 , 土 质 较 均 , 稍 湿 , 稍 密 — 中 密 。 级 普 通 土 ,σ0=120kPa。2.粗角砾土(Q4dl6):出口端砂质黄土层以下,厚约 9~10m,杂色,砾石成分以砂岩、闪长岩、片麻岩为主,颗粒呈圆棱角状,稍湿—潮湿,中密,级硬土,σ0=450kPa。3.砂质黄土(Q3eol3):广泛分布于隧道顶部地表,厚度约 5~7m 不等,隧道进出口处黄土层较厚。黄褐色,土质较均,岩芯饼状、散状。稍湿,稍密—中密,级普通土,σ0=150kPa。4.泥岩(NMs):棕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成岩作用差,强风化,级硬土,σ0=300kPa。5.闪长岩(δ4):褐红色,显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长石、云母为主,节理裂隙发育,强风化,级软石,σ0=300kPa ;弱风化基岩,级次坚石,σ0=1200kPa。(二)地质构造 经地表调查及钻探显示工点范围内地质构造不发育,未发现有明显的地质构造行迹。(三)水文地质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依据工点附近水质分析报告显示,地下水及地表水水质良好,对圬工无侵蚀性。(四)不良地质及特别岩土1.不良地质工点范围内无不良地质存在2.特别岩土(1)湿陷性黄土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工程范围内广泛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砂质黄土、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具Ⅲ级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约 5~10m。(2)膨胀岩 隧道范围内分布的上第三系泥岩为膨胀岩,遇水易软化、变形。三、 地震烈度及气象资料(一)地震烈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公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