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谈课堂主问题设计“主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性阅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即课文研读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能架构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下面笔者以《记念刘和珍君》教学为例,谈谈阅读教学过程中有关“主问题”的创新设计。一、聚焦性一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其一,教师要及时对所读的材料加以区分、抉择、取舍、整合,从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过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牵引力的“主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记念刘和珍君》作为鲁迅散文的经典名篇,无论是从语言还是情感内容的角度设计问题都有一定难度,加上特殊的时代背景,学生理解起来有障碍。如果问题设计过高过难,课堂教学是无法推进的。所以笔者在教学时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刘和珍这一形象作为切入点,围绕主要人物设计“主问题”。选择这个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其二,心中有文(文本)。课堂对话也好,精彩的生成也罢,都是基于文本的,都是基于阅读的,都是基于语文的。如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可能有智慧的对话和精彩的生成。《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至情文章。汹涌澎湃的感情与冷峻凝重的思考交汇,情感上有一种巨大的力量之美,造就了文章独特的风采和魅力,鲜明地表达了对生死选择的态度,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倘若放手不管,美其名曰“自主学习”,结果一篇文章学完,许多地方没有读懂,深入宝山,空手而归。而字字疏解,句句落实,自以为很扎实,其实是“满堂灌”。笔者本着“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即由“细部”入手,进而探讨文本中核心问题。在《记念刘和珍君》教学中,设计了如下三个主问题:①在鲁迅笔下,刘和珍是一位什么样的青年?请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②刘和珍是怎么遇害的?请筛选文中语句予以再现。③面对刘和珍们的遇害,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再次品味文中看似矛盾的语言。通过寻找相关语句,学生发现,刘和珍性格温和,热爱文学,追求进步,关心母校。她越是柔弱,越体现出反动军阀的凶残,她的牺牲越能激发学生心中的悲愤。这样设计,避免了对人物形象的过度拔高,符合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又避免了知识点细碎、杂乱的“沙化”现象,具有聚焦性的特点。二、辐射性一一看似“无意”却“有意”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要考虑到主问题的辐射性。教师是主问题的主要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