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主要病虫害防治枇杷叶斑病常见的枇杷叶斑病有:灰斑病( 轮斑病)、斑点病、角斑病和胡麻色斑病。发病重时造成早期落叶,果树长势弱,影响新梢抽发。灰斑病还危害果实;以上4 种病害常混合发生, 症状和发生特点都有相似之处. 一。 症状(Symptoms)1. 灰斑病:叶片上初为淡褐色圆形病斑, 后转为灰白色,表皮干枯,易与下部组织脱离。病斑常愈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边缘有明显的黑褐色环带。果实受害产生紫褐色圆形病斑,后期凹显,散生黑色小粒点。2. 斑点病:叶上初为赤褐色小点,扩大后近圆形,病斑比灰斑病小,中央灰黄色,后期产生黑色小粒点 , 有时排列成轮纹状,小黑点细而密. 病斑也会愈合为不规则大病斑。3。 角斑病 : 叶片上初为褐色小点, 扩大后以叶脉为界,呈多角形病斑。也可愈合成大病斑。病斑赤褐色,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中央稍褪色,其上长出黑色绒状小粒点. 灰斑病斑点病角班病4。 胡麻色斑病 : 叶片上产生很多小圆形病斑,芝麻大小,紫褐色, 边缘红紫色。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 上生小黑点,病斑也会扩大、愈合成不规则大病斑。二。 病原 (Pathogen )1。 灰斑病 : Pestalozzia funerea 盘多毛孢属,分生孢子盘埋生在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而外露。分生孢子纺锤形,中央三个细胞茶褐色,二端细胞无色, 顶端细胞的末端有3 根刺毛 . 2. 斑点病: Phyllosticta eriobotryae 叶点霉属, 分生孢子器球形、扁球形, 黑色,孔口突出在寄主表皮上。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单孢。3。 角斑病: Cercospora eriobotryae 尾孢属,分生孢子梗着生在子座上,丛生,直立,单胞,淡褐色,老熟后有1-5 个隔膜。分生孢子无色, 鞭状 , 直或稍弯 ,3-8 个隔膜。4. 胡麻色斑病: Entomosporium eriobotryae 虫形孢属, 分生孢子盘皿状,成熟后露出表皮外,盘下一般可见菌丝体,分生孢子梗短而细。分生孢子形态似虫状,有4 个细胞组成,除基部细胞较小外,3 个细胞前端都有一根细毛 . 三. 侵染循环 (Infection cycle)病菌在病叶上越冬,莆田、 长乐和福州等地无明显越冬现象。春季温度回升、 雨季来临时,休眠的病菌开始活动,靠气流、风雨传播,有的也靠昆虫传播。5— 6 月是发病高峰,9— 10 月是另一个小高峰。四. 发病条件 (Contributing conditions) 1. 湿度 : 雨季湿度大, 或秋旱后下雨, 都易诱发病害发生。角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