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歙县三口柑桔现状调查与思考王文明(歙县科技局科技实验站安徽 黄山 邮编 245299)摘要:参考有关文献,结合调查研究,对歙县特色果树——“三口”柑桔的品种资源、生产布局、生产历史、生产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 , 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为“三口”柑桔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三口柑桔;生产现状;发展建议;歙县1 概况1.1 栽培历史“三口”柑桔,为歙县传统名果。 因主产于原街口、 新溪口、正口一带,故称之为“三口”柑桔。柑桔在植物学分类上属芸香科柑桔属植物,其栽培历史悠久,南宋淳熙《新安志》就有“大率山寒,不宜桔柚种者,筑池,中为交午之道,列植其上,水气四面薄之,则不畏霜雪”的柑桔栽培方法记载。1956 年,开始大面积种植,至 1991 年,全县柑桔面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441 hm2。1.2 主要品种及分布我县“三口”柑桔品种繁多,芸香科柑桔亚科中的枳属、金柑属和柑桔属中的宜昌橙类、枸橼类、柚类、橙类、宽皮柑桔类五大类均有种植, 有朱桔、 福桔、 狮头、温州蜜桔、 椪柑、椮桔、实生甜橙、脐橙、脐血橙、哈姆林、桃叶橙、枸头橙、代代、香2 园、宜昌橙、红心香抛、白心香抛、文旦、金弹、金豆、佛手、枳壳等 50 多个品种品系。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主栽品种为地方品种“狮头”(柑类,本地俗称黄皮桔) 、朱桔(本地俗称大红袍、金桔)、福桔(本地俗红桔) 以及“香抛”(柚类) 和“椮桔”。朱桔是我县历史留传下来的主要品种,在10 月下旬成熟,因其香气足,素有“一树金桔十里香”的说法。“椮桔”为我县一个较原始的桔类品系,1983 年安徽农学院蒋康众在出席巴西国际柑桔学术会议上发表了“椮桔”论文,引起柑桔界重视。八十年代后,经大力发展,柑桔品种、生产面积迅速扩大。目前主栽品种为柑类的温州蜜桔(早熟宫川、早熟兴津、中熟尾张等),桔类的朱桔、特早熟日南一号(日本引进)、椪柑、本地早、宫内尹予柑(日本引进)等品种以及柑类狮头桔、橙类的甜橙、柚类等少量栽培。种植基地现主要分布在新安江库区的新溪口、街口、深渡、武阳一带及上丰、富堨等乡镇。1.3 “三口”柑桔的生产发展民国期间年产量10-15 吨,面积不详,建国后,柑桔生产种植得到极大发展,特别是20 世纪 80 年代末“三口”柑桔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至 1991 年歙县面积达最高峰的1441hm2,产量 3626t 。 1991 年底,歙县遭遇历史罕见的极端最低气温-14.1 ℃,县园艺场、黄村等柑桔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