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ESC 图解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心肌损伤+缺血证据才诊断心梗 与第三版相比,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内容明显更为充实,毕竟页数从原先的17 页几乎增加了一倍达到了33 页。但是从定义本身来讲,新一版的心肌梗死通用定义并没有有太大的改动,可以算是“没有显著性差异”。反过来讲,这也是一件好事,定义的稳定也反映了目前对心梗的认识是相对全面和准确的。 新一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依然延续了上一版的“1+1”诊断策略,仍然将肌钙蛋白(cTn)的动态变化,且至少有一次超过 99%参考上限作为急性心梗(1 型和 2 型)诊断中那不可缺少的“1”,并将这种 cTn 的变化明确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提出,即急性心肌损伤(acute myocardial injury)。 ESC2018 上,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发布。《2018 年心肌梗死通用定义》较2014年版共识提出了5 个新概念,更新了14 个概念,增加了6 个临床相关内容。 区分心肌梗死与心肌损伤:是否存在缺血是关键 心肌损伤:当心肌肌钙蛋白(cTn)升高,超过了正常值,就是心肌损伤。 慢性和急性心肌损伤:如果肌钙蛋白值存在升高和或下降 过程 ,是急性心肌损伤。如果肌钙蛋白持 续升高,就是慢性心肌损伤。 图1 急性心肌损伤(实线)和慢性心肌损伤(虚线) 在那些就诊较早的急性心梗患者,只要症状和心电图典型,并不一定需要等到cTn 升高才能确诊急性心梗,才能按照心梗进行血运重建,所以在急诊有时并不需要死扣诊断标准。 其次,对于那些就诊较晚的心梗患者,初次 cTn 已经超过 99%参考上限了,可是连续的2 次 cTn 检查结果有可能刚好落在曲线的左侧和右侧相对称的点,此时两次 cTn 可以并没有动态改变,但是不能因此而排除心梗的诊断,此时需综合其他临床情况,适当延长检测时间。 还有对于那些就诊更晚的患者,初次 cTn 就已经处于曲线下降支,然而曲线下降支较为平缓,此时连续两次检测的cTn 有可能变化不明显,达不到20%,但是依然不能据此而排除诊断。 所以,心梗定义可能最适合的就是处于曲线上升支这一较窄时间窗的心梗患者,但是我们在处理其他时间窗的心梗患者,此时有可能cTn 小于 99%参考上限或无动态变化,此时仍不可以排除急性心梗,应综合患者情况,作出合理的诊疗方案。 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损伤且存在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心肌缺血证据包 括 : 1 心肌缺血症状; 2 新 发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3 出现 病 理性Q 波 ; 4 新 发 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