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课程基本信息本课程为全校非计算机类各专业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修读对象为非计算机类各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本课程无选修课程的要求。二、课程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思维、信息素养关键能力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的选修课。对管理类专业,该课程为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程序设计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对艺术类专业,亥课程是学生学习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视频处理与制作等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基础;对工科类专业,该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理论与应用课程的学习发挥基础先导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知识:了解计算机基础领域中的基本概念(软件、硬件、网络、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5G 等);掌握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追溯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列举计算机发展前沿;阐述网站设计与发布的流程,2. 应用:应用办公软件设计制作兼具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文档,满足办公自动化的要求;依据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测试的过程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根据需求,合理设计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处理。3. 整合:树立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协同工作的意识;利用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整合技术设计多媒体作品。4•情感:参与课程的小组讨论与调研,通过与同学合作交流、与教师沟通,解决课程学习问题及心理障碍,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发展团队合作能力。5.价值: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养成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发展审美素质,提升视觉素养。26.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线下学习资源等进行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终身学习能力。养成探索计算机发展奥妙的兴趣,辩证地评价计算机对人类生活、学习、工作等带来的各种影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丰富的目标中体现着思政教育内容,在计算机发展历程,通过展示中国在计算机领域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科技强国的理念;计算机网络中体现着法治观念,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文明上网、遵纪守法的意识;软硬件协同工作中体现着系统观的要求;计算机对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中展现出辩证法的思想;程序设计中体现着严谨科学的作风。三、课程内容简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发展前沿技术、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基础、图形图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