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古今中外, 每一位大师无一不是博览群书、满腹经纶。 他们童年的经典积淀是成就其后来辉煌大厦的基石。《语文课程标准》 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做了明确要求,小学生不少于 145 万字,初中生不少于 260 万字。如此多的阅读量单靠几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必须由更广阔的阅读空间。童年时期背诵的东西,会铭刻在心灵深处,终身难忘。孩子们应从小朗读、背诵一些有没的名篇经典。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这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及深刻的内涵, 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为了让孩子们进行科学诵读,我校语文组老师们齐心协力,反复积淀酝酿,精心组织编写了这套“西苑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选文首先注重了可读性。词句优美、朗朗上口是选文的首要标准。同时,注重文学性、思想性。这些内容对于丰富学生的学识,陶冶情操,开拓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很有好处。每读一篇,实际上就是在与古今中外的大家倾心交谈。本册内容主要是以 《增广贤文》 为蓝本,从开卷有益、 修身养性、 为人处世、人生哲理四个单元进行总结编辑, 其中的一些警世喻人的格言, 通俗易懂的谚语、俗语等都反映人生的哲理, 这些句子质朴无华, 却发人深省, 成为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祝愿小读者们在经典的浸润下走向成功!第一单元:读书志向篇本单元主要从读书志向方面来阐述。第一课, 开卷有益, 讲述的是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有什么益处;第二课,勤时惜学,告诉孩子们时间的重要性;第三课,告诫劝勉,从古人的学习中总结出的一些学习经验;第四课,成长励志, 激励孩子们发奋学习,为将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一课:开卷有益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 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释:读书贵在能有怀疑(的精神), 通过质疑能使人得到裨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释:此句原本出自宋皇帝赵恒所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即勉励当时的读书人好好读书,将来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