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银幕”-还是“小屏幕”?VIP免费

“大银幕”-还是“小屏幕”?_第1页
1/5
“大银幕”-还是“小屏幕”?_第2页
2/5
“大银幕”-还是“小屏幕”?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银幕”,还是“小屏幕”?“大银幕”,还是“小屏幕”? 纪录片可以作为一种类型调剂登上“大银幕”,但“大银幕”热衷“大电影”,影院并非放映纪录片的最佳空间。纪录片“影院化”容易滋长纪录片的“奇观化”和“娱乐化”,有损于纪录片的纪实价值。因此在当前资金、市场、人才和技术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国内纪录片产业不必过度追求“院线化”。 近年来让纪录片走上影院大银幕已然成为许多国内纪录片人体现影片价值与作者身份的伟大实践。能够在电影院线发行、与故事片竞争市场份额的纪录片既意味着品质与荣耀,也预示着较高的商业潜力。新世纪以来多部国产优秀纪录片成功地登陆电影院线,并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例如,20XX 年中美合拍的《我们诞生在中国》收获了 6654 万的票房佳绩,20XX 年的《二十二》的票房达到了 1.7 亿,同年的《冈仁波齐》的票房也超过了 1 亿。然而进入 20XX 年之后,国产院线纪录片的增长势头呈现出不平衡的进展态势,该年除了《厉害了,我的国》获得了难以复制的现象级成功以及《藏北秘岭》获得 20XX 万的票房之外,颇受期待的《大三儿》《生活万岁》《最后的棒棒》《张艺谋和他的“影”》等片均票房惨淡。据《20XX 年中国纪录片进展讨论报告》的相关统计20XX 年一共有 16 部国产纪录片登陆电影院线,总共获得了 5.26 亿的票房总额,不足中国电影年度总票房的 1%。进入 20XX 年后,国产影院纪录片票房增长放缓的态势未能改观,备受期待的《四个春天》成绩平平,最终牵强获得了 1000 万的票房。许多业内人士指出当下绝大部分国产影院纪录片依旧没能打破高口碑低票房的魔咒,本土纪录片产业尚未形成良性而稳定的市场运转机制,叫好又叫座的院线纪录片可遇而不可求。这样的进展现实催人深思影院纪录片现象的本质,并重新检视“纪录片能进院线就已经是成功”这种既放松创作要求又违反市场规律的提法。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当下国产纪录片“院线化”现象? “大银幕”热衷“大电影”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不妨回顾一下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论。麦克卢汉认为,一个时代最重要的“讯息”并不是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该时代人们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与可能性,一种新的传播工具或媒介技术的诞生往往会导致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乃至社会结构的变革,因此媒介本身就是重要的“讯息”。他说:“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大银幕”-还是“小屏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