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色天香”之魅VIP免费

“国色天香”之魅_第1页
1/3
“国色天香”之魅_第2页
2/3
“国色天香”之魅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国色天香”之魅“国色天香”之魅 南窗 牡丹 李正封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中国花海,佳葩无数,称得上“国色天香”的非牡丹莫属。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赞美它、歌颂它,将各种美好的称谓加诸其身,如 “百花王”“富贵花”“伊洛传芳”等等。而自唐代李正封的《牡丹》诗问世后,“国色天香”一词便成为牡丹的专属称谓。 唐代,中原地区遍植牡丹。由于牡丹姿态端庄、色彩艳丽、香气浓郁,符合时人的审美观念,因而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以牡丹为题材的诗歌也开始繁荣起来。据《唐诗纪事》记载:唐文宗李昂喜好作诗,有一日赏牡丹时,他问起时下谁的咏牡丹诗写得最好?有人便以李正封的一聯“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作答。 在这首《牡丹》诗中,李正封将牡丹漂亮娇艳的姿态形容为“如美人醉酒”,并以“香气浸染衣衫”侧面道出牡丹花香的浓郁,极富想象力。牡丹的色、香、韵,于此得到巧妙展现。 自唐以来,历代文人咏颂牡丹的诗词数量众多,名诗佳句频出,如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皮日休的“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等等,但用“国色天香”来形容牡丹的,李正封是第一人。 牡丹诗词的流传吟唱,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审美影响,也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牡丹花卉更为广泛的种植。历史上,牡丹曾有过几大主产区,唐宋时称“洛阳牡丹甲天下”, 自明代以来,曹州成为后起之秀,有“曹州牡丹甲于海内”之美誉。 古时之曹州,即今日之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中国著名的牡丹之乡。据史料记载,菏泽牡丹种植历史悠久,始于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 1400 余年的栽培历史。荷泽牡丹素以品种繁多、花朵大而色形各异、花期持续时间长而著称于世,有“花大盈尺”“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赞誉。 明代文学家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记载:“余过濮州曹南一路,百里之中,香气迎鼻,盖家家圃畦中俱植之,若菜蔬然。”种植牡丹犹如蔬菜般普遍,可见当时牡丹种植之盛。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将菏泽牡丹写入《聊斋志异》,取篇名《葛巾》,牡丹名品“葛巾紫”“玉版白”由此得名。而据光绪年间《曹州府志》记载:“花卉之繁……动辄数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当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桑篱园、凝香园、绮园、万花园等十余处牡丹园内,牡丹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绚丽多彩如同天上的彩霞。 四月,春回大地,正是牡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国色天香”之魅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