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纸情深》的结构艺术《一纸情深》的结构艺术 刘文艳的散文集《一纸情深》所收录的 24 篇作品,都是她最近几年写作的散文作品,题材内容直关当下的现实生活,饱含深厚的家国情怀,在艺术手法上也特别讲究,读后每篇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文专以几篇作品为例,看其在艺术结构运用上的一些特点。 首先是“框形结构”。这种结构是把对于以往的生活事态的表现装在眼前镜框里,情节开篇叙述的是此时此地此事,也就是开篇的情景是读者所见的当下,但内容的情节中心虽然与此当下相关,却是早已过去的事情。这种情节结构法在中短篇小说和电影中常常用,像德国小说家斯托姆的《茵梦湖》、法国小说家莫洛亚的《星期三的紫罗兰》,都是享誉世界的框形结构的经典作品。鲁迅的《祝福》写祥林嫂在除夜之前死去,“我”知道了这个事之后,回忆起初在鲁家的种种情形,立意并不是写她的死,而是写她此前一生的不幸,所以除夕之前“我”与她见面以及关于死后有无魂灵的问答,仅是镶嵌于她过往种种的一个镜框。这种框形结构的写法,能把对已往的回溯变成当前的,并能给予回忆的情感增值。文艳的《红枣连心》从第二节开始用的就是这种“框形结构”。她追述上小学时看电影芭蕾舞剧《白毛女》,那里有民众欢迎八路军到来,献大红枣的歌唱:“大红枣儿甜又香,献给咱亲人尝一尝。”这一情节片断成为她这一篇散文结构之框,展开了安放在文中的诸多红枣情节,如她之前去姥姥家,在姥爷种的枣树上摘红枣,并把枣树苗移回自家栽种;姥爷参加抗日活动,被日寇抓去拷打、砍伤,以致逃亡外地,解放后才返回故乡,重新在菜园栽种枣树;从姥家移来枣树苗,几年后结枣返送姥家分享;解放军拉练住在自家,送枣给解放军,他们不得已收下后走时又给留下钱的事;当妈妈管理枣树后,不忘每年给儿女送枣分享,妈妈去世后嫂子管理枣树,秋枣红了依旧不忘在城里的小姑;今日老家园里枣树又面临工业用地拆迁的命运,等等。散文中全篇是枣,全篇是情,它记录着时代变化,维系着几代亲情。《红枣连心》行文假如不是用当下的时间之框装进从前的枣树,就不会有现在的感人效果。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其次是“游走结构”。这种结构方式主要是由生活题材的时间运行性质决定的,也常为小说与电影所采纳。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美国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都是以人物在游走中发生叠加事件为情节,以...